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9年8月1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已显示出在电子与信息科学方面的馆藏特色,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类藏书库。截止2014年,该校图书馆馆藏文献61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34万册,电子文献380万册,中外文现刊1300种,拥有45种平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共计120个。
- 中文名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 创建于 1949年8月1日
- 馆藏量 614万册
- 电子文献 380万册
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于1949年8月1日在张家口由中央军委工校创建。现已逐步形成了以信息和电子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经等多学科文献并存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由逸夫图书馆、新校区图书馆组成,建筑面积总计约6万平方米。逸夫馆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部、阅览部、系统部、信息咨询部、馆办公室等六个部室和新校区馆。截止2014年,该校图书馆馆藏文献61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34万册,电子文献380万册,中外文现刊1300种,拥有45种平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共计120个。拥有音、像磁带、磁盘、随书光盘、软件光盘等3万余盘(张),23种各类中外文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内容覆盖学校各个学科。

逸夫图书馆介绍
由于得到邵逸夫先生的部分资助,所以冠名"逸夫图书馆"。
逸夫图书馆设有文献建设部、北校区借阅部、数字资源与技术部、信息咨询部和馆办公室等五个部室,提供阅览座位1800个。
南裙楼二层大厅设有总还书处、总咨询处、校园一卡通激活、注册和OPAC公共检索终端。
南校区图书馆介绍
南校区图书馆2005年7月1日奠基,主要服务于新校区2万余名本科生。
南校区图书馆地上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框架五层,地下一层,地面四层。
南校区图书馆实行借阅一体、全方位开放、统借统还的管理模式。
南校区图书馆拥有先进的设施、优雅温馨的阅读环境。
至2013年,开放的区域为一、二层及三层一半的空间, 拥有七个借阅一体书库,一个报刊/工具书阅览室,二个电子/数字学习阅览室,三个自习室,三个预约阅览室,一个培训室,一个学术报告厅,多个休闲区。阅览座位共有3450个。周开放时间88小时。
历史沿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于1949年8月1日创建于张家口军委工校, 图书馆设立在一座二层的红楼,建筑面积面积800平方米,阅览座位200席,图书馆藏书3.2万册。 1953年9月军事通信工程学院成立,1957年图书馆搬到搬迁到当时属营级的通校办公楼,建筑面积面积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万册。
1958年学校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图书馆位于教学大楼三层,设有3个阅览室,建筑面积面积3200平方米,到1962年图书馆藏书16万册。

1980年新馆建成,楼高四层,建筑面积面积7600平方米。1981年4月图书馆搬迁到新馆,设有6个阅览室,阅览座位700席,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
2001年9月逸夫图书馆建成,楼高十一层,建筑面积19200平方米,同年11月图书馆搬迁到逸夫馆,设有11个阅览室,阅览座位2500席。
2004年9月建立新校区临时馆,设有2个阅览室,面积800平方米。
2005年3月新校区临时馆搬到教学楼C栋五层,设有4个阅览室,面积2000平方米。
2006年11月新校区临时图书馆增至教学楼C栋四~五层,设有7个阅览室,面积3600平方米。
2007年12月新校区图书馆建成,楼高四层,建筑面积面积35600平方米。
业务部门
办公室
协助馆长工作处理和协调图书馆各部门日常事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统计,宣传报道,后勤保障以及对外联系。 文献建设部

承担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收集、采购、验收、期刊记到、图书馆类、编目、典藏、加工等任务。采访、编目、期刊数据库的数据维护任务
流通部
提供中外文图书的外借、还、读者咨询、"一卡通"注册激活等服务。
阅览部
提供以中外文图书、学位论文、技术标准、报纸、现期期刊、过期期刊的阅览服务。

系统部
为图书馆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开展现代化的服务提供基础环境和技术保障,网络数据库建设等。
信息咨询部
提供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等项服务,开展检索课教学、读者培训、电子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培训,数据库的维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
馆藏分布
文献类型 | 使用状态 | 服务部门 | 馆藏地点 |
图书 | 供外借 | 中文科技图书流通书库 | A楼二层 |
中文社科图书流通书库 | A楼三层 | ||
中文科技图书、外文图书流通书库 | A楼六层 | ||
供阅览 | 中文社科图书典藏阅览室 | A楼七层 | |
中文科技图书典藏阅览室 | A楼八层 | ||
外文图书典藏阅览室 | A楼九层 | ||
特藏阅览室 | A楼十层 | ||
期刊 报纸 | 供阅览 | 期刊现刊、报纸阅览室 | A楼四层 |
期刊过刊库 | B楼四层 | ||
合订报纸库 | B楼一层B105 | ||
标准、学位论文、数据手册 | 供阅览 | 技术标准、该校博硕士学位论文 | A楼八层 |
外文数据手册、活页资料、缩微平片 | A楼九层 | ||
视听资料(电子阅览室) | C楼二层 | ||
科技查新站 | 供查新、 检索、培训 | 信息检索中心 | C楼一层C101 |
组成介绍
逸夫图书馆介绍逸夫图书馆于2001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主楼(A楼)高11层,南裙楼(B楼)四层,西裙楼(C楼)三层,建筑总面积1.92万平方米。由于得到邵逸夫先生的资助,所以冠名"逸夫图书馆"。
逸夫图书馆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部、阅览部、系统部、信息咨询部和馆办公室等六个部室,提供阅览座位2500个。
逸夫图书馆采用开架、借阅一体化全方位开放、分借统还的管理模式。南裙楼二层大厅设有总还书处、总咨询处、校园一卡通激活、注册和OPAC公共检索终端,为读者开展咨询、还书和检索服务。图书阅览室、流通书库为读者开展借阅服务。期刊现刊、报纸阅览室和期刊过刊库,方便读者查询当年和往年的报刊资料。电子阅览室设在西裙楼二层,方便读者查阅馆藏和网络资源。信息咨询部设在西裙楼的一层,为读者开展科技查新、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等服务。同时为读者开展情报检索课教学和文献资源与利用的培训。

逸夫图书馆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
检索大厅
新校区图书馆介绍 新校区图书馆2005年7月1日奠基,2006年8月25日封顶,2008年竣工并交付给图书馆, 新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总框架五层,地下一层,地面四层。新校区图书馆实行借阅一体、全方位开放、统借统还的管理模式。新馆设置图书、期刊、报纸阅览室、电子多媒体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学术研讨室,阅览座位 个,读者休闲区等.
特色
科技查新
"查新"是科研管理工作中决策科学化的一个支持系统。查新站是国家教育部设立的具有部级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1997年被原电子工业部批准为国家二级科技成果查新单位,2007年1月被授权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10))。查新站面向该校及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科技查信与咨询服务。
"查新"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研究课题进行的,利用计算机或手工检索手段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对查出的相关文献与被查课题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被查课题的"新颖性"做出判定结论。"查新"的结果,是为被查课题出具一份包括检索过程陈述、检索结果分析和新颖性结论等内容的"查新报告"。
原文传递8
K
是逸夫图书馆利用原文传递网络,通过国内、省内的信息机构和大型图书馆为校内外用户提供教学和科研急需的文献传递服务,包括西电博士/硕士论文全文。该服务在业务上整合了图书馆的多项服务,在流程上,需要其他图书馆及信息机构的帮助与配合。
提供文献类型
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标准和其他文献资料。
引开放时间
服务部门 | 地点 | 周一~周五 | 周六 | 周日 |
检索大厅 | B楼二层 | 7:00~22:00 | 7:00~22:00 | 7:00~22:00 |
总咨询、预约图书、校园一卡通激活、注册、馆际互借 | B楼二层 | 8:00~11:45 14:00~17:45 | 不开放 | 不开放 |
中文科技图书借处 | A楼二层 | 8:00~11:45 14:00~17:45 | 9:00~12:00 14:00~17:00 | 9:00~12:00 14:00~17:00 |
中文科技图书借处 外文图书借阅处 | A楼六层 | 8:00~11:45 14:00~17:45 | 9:00~12:00 14:00~17:00 | 9:00~12:00 14:00~17:00 |
期刊、报纸阅览室 | A楼四层 | 8:00~11:45 14:00~22:00 | 8:30~11:30 14:00~17:00 | 8:30~11:30 14:00~17:00 |
中文社科图书阅室 | A楼七层 | 8:00~11:45 14:00~22:00 | 8:30~11:30 14:00~17:00 | 8:30~11:30 14:00~17:00 |
电子/多媒体阅览室 | C楼二层 | 8:00~11:45 14:00~17:45 | 不开放 | 不开放 |
科技查新、专题检索、原文传递、查收查引、读者培训 | C楼一层 | 8:00~11:45 14:00~17:45 | 不开放 | 不开放 |
报纸库 | B楼一层 | 8:00~11:45 14:00~22:00 | 不开放 | 不开放 |
新校区
新校区(南校区)图书馆新校区图书馆2005年7月1日奠基,2006年8月25日封顶,2008年9月基本竣工。2009年8月22日试运行开放,2010年4月23日正式运营。主要服务于新校区2万余名本科生.

新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框架五层,地下一层,地面四层。
新校区图书馆实行借阅一体、全方位开放、统借统还的管理模式。

至2013年,开放的区域为一、二层, 有七个借阅一体书库,一个报刊/工具书阅览室,一个电子/多媒体阅览室,一个自习室,一个学术报告厅,多个休闲区。阅览座位共有1700多个。周开放时间85小时.
其他功能区还在建设中。
组织管理
馆 长 卢朝阳
副馆长 黄小强 (业务)
副馆长 王庆毅 (行政)
所授荣誉
2007年与经管院合作,获批"图书馆学"硕士点,面向全国招生。同时,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科技信息检索》公共选修课。2008年配合经管院申报建设了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2007年获批成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 提供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等服务。
图书馆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馆理念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力争把图书馆建成
"知识的殿堂、学术的殿堂和文化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