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襟翼

2022-07-13 15:29:54 百科资料

【航空术语】

襟翼(英文:flap)

特指现代机翼边缘部分的一种翼面形可动装置,襟翼可装在机翼后缘或前缘,可向下偏转或(和)向后(前)滑动,其基本效用是在飞行中增加升力。 依据所安装部位和具体作用的不同,襟翼可分为后缘襟翼、前缘襟翼。

  • 中文名 襟翼
  • 外文名 flap
  • 分类 后缘襟翼、前缘襟翼
  • 作用 在飞行中增加升力
  • 位置 机翼后缘或前缘

襟翼

  ​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设计师汉德莱?佩奇和德国空气动力学家拉赫曼发明了开缝襟翼。开缝襟翼是襟翼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它是一条或几条附着在机翼后缘的可动翼片,平时与机翼合为一体,飞机起飞或着陆时放下。襟翼片能够增加机翼的面积,改变机翼弯度,同时还会形成一条或几条缝隙。增加面积可以提高升力,形成缝隙可使下表面的气流经缝隙流向上表面,使上表面的气流速度提高,可较大范围保持层流,也可使升力增加,并能减少失速现象的发生。它也可以装在飞机前缘上,通常都是一条。大型飞机特别是客机都安装了双缝襟翼,可提高升力系数85%~95%,效果十分显著。当飞机在起飞时,襟翼向后下方偏移角度较小,主要起到增加升力的作用,可以加速飞机起飞;当飞机在降落时,襟翼向后下方偏移的角度较大,可以使飞机的升力和阻力同时加大,以利于降低着陆速度。

起飞时襟翼

后缘襟翼 

  后缘襟翼是在机翼后缘安装的活动翼面,平时紧贴在机翼下表面上。使用时,襟翼沿下翼面安装的滑轨后退,同时下偏。常见的四种襟翼有:简单襟翼(Plain flaps)、分裂襟翼(Split flaps)、开缝襟翼(Slotted flaps)和后退襟翼(Folwer flaps)。

  使用富勒襟翼(即后退襟翼)可以增加翼剖面的弯度,同时能大大增加机翼面积,增升效果非常明显,升力系数可提高85%~95%,个别大面积富勒襟翼的升力系数可提高110%~140%。这种襟翼结构较复杂,多在大、中型飞机上采用,可大大改善起降性能。

前缘襟翼

  飞机的翼前缝条主要在飞机起飞及降落时,增加升力及阻力,是经由滑轨的前推及收回产生作用。

克鲁格襟翼

  把后缘襟翼的位置移到机翼的前缘,就变成了前缘襟翼(注:不同于缝翼Slats)。前缘襟翼也可以看作是可偏转的前缘。在大迎角下,它向下偏转,使前缘与来流之间的角度减小,气流沿上翼面的流动比较光滑,避免发生局部气流分离,同时也可增大翼型的弯度。

  前缘襟翼与后缘襟翼配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增升效果。一般的后缘襟翼有一个缺点,就是当它向下偏转时,虽然能够增大上翼面气流的流速,从而增大升力系数,但同时也使得机翼前缘处气流的局部迎角增大,当飞机以大迎角飞行时,容易导致机翼前缘上部发生局部的气流分离,使飞机的性能变坏。如果此时采用前缘襟翼,不但可以消除机翼前缘上部的局部气流分离,改善后缘襟翼的增升效果,而且其本身也具有增升作用。

  克鲁格襟翼:与前缘襟翼作用相同的还有一种克鲁格(Krueger)襟翼。它一般位于机翼前缘根部,靠作动筒收放。打开时,伸向机翼下前方,既增大机翼面积,又增大翼型弯度,具有较好的增升效果,同时构造也比较简单。

襟翼

在发展中

  襟翼的发展并没有完结。上面介绍的襟翼装置发展比较成熟,还有一类襟翼概念提出的也很早,但直到现在仍不完善,这就是喷气襟翼。它的设计方案很多,基本思想都是通过从发动机或高压气瓶引出气体,吸向机翼或襟翼表面,达到增加升力、推迟分离、降低阻力、改善失速特性的目的。由于喷气襟翼十分复杂,世界上只有个别飞机,如"鹞"式垂直起降飞机和F-4、米格-21轻型战斗机使用了喷气襟翼。其试验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