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烂
擦烂红斑别名褶烂、间擦疹,是皱褶部位的皮肤由于潮湿、温暖、摩擦等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好发于皱褶部位,如腹股沟、腋下、乳房下等,皮疹为红斑、丘疹,部分呈水疱,继而糜烂、渗出,边界清楚,悬附着花边样的浸软发白的鳞屑。指间糜烂好发于第三、四指间,除有边缘清楚的湿润性红斑外,常有皲裂,主要为局部治疗。
- 挂什么科 皮肤科
- 哪些症状 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渗液
- 好发人群 比较胖的婴儿和妇女
- 需做检查 皮损检查、血常规检查、镜检和细菌培养
- 引发疾病 皮肤溃疡、皮炎
病因
该病主要是皮肤皱襞处由于皮肤面密切接触,局部湿热散发不畅,汗液潴留,导致浸渍,加之活动时皮肤面不断摩擦刺激而引起急性炎症。常继发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
尿便失禁时由于过分的潮湿、尿和粪便中存在化学性刺激物以及微生物的感染,易引起褶烂。
症状
皮疹初起时皮肤呈潮红肿胀或暗红色斑,继之浸渍糜烂、渗液。皮损范围与皱褶皮肤相一致,边界清楚。继发感染时有脓性分泌物,炎症明显者可伴发淋巴结炎。重者可有水疱和浅溃疡。自觉瘙痒灼痛。皮损好发于皱褶处,如乳房下、腹股沟、臀沟、腋窝、肘窝、脐窝、颈部、会阴等。常见于肥胖的婴儿和妇女。多发生于夏日湿热季节。
检查
- 皮损初呈潮红肿胀,境界明了,其范围与皱襞相当,继之可发生糜烂、渗出,重者可形成浅表溃疡。如有继发感染时,可伴发局部淋巴结炎。本病常见于肥胖婴儿的颈部和耳后皱襞处及肥胖成人的腋窝、乳房下、腹股沟、阴股部皱裂、臀间沟、指(趾)间。炎热和潮湿季节多见。损害有瘙痒和烧灼感。根据皮损部位、形态特点和发病季节等特点,诊断本病并不困难。镜检和培养可证实有无细菌、白念珠菌或皮肤癣菌的感染。
鉴别
该病应与下列疾病做鉴别:
1、念珠菌性间擦红斑:初发为一小疱,迅速变为脓疱,然后糜烂但无明显渗液,周边常有炎症性丘疹及膜状脱屑;真菌镜检阳性。
2、急性湿疹:原因不明,部位无定,皮疹多形性,渗出明显,境界不清,瘙痒剧烈,易于复发。
3、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多见于暴露部位,常有大疱,炎症较著。
4、股癣:边缘炎症明显,有丘疹小疱和鳞屑,中心自愈,真菌镜检阳性。
并发症
该病主要是好发于湿热季节,易继发细菌,真菌感染。皮肤皱襞处由于皮肤面密切接触,局部湿热散发不畅,汗液潴留,导致浸渍,加之活动时皮肤面不断摩擦刺激而引起急性炎症。常继发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目前暂无相关并发症。可见局部皮肤有潮红,肿胀,浸渍,糜烂等特点。
预防
(1)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应保持凉爽和干燥,使用电风扇或空调是有益的。
(2)衣服需要轻质、宽大,并有吸湿性,避免穿毛料、尼龙及合成纤维。
(3)洗澡、淋浴以保持皮肤皱褶部位清洁干燥,2次/d扑痱子粉或滑石粉。
(4)避免使用封包性油膏、刺激性软膏或化妆品。
(5)在尿便失禁病例,可用有保护作用的软膏、洗剂、粉剂或霜剂。需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用0.002%碘伏液擦浴可预防皮肤褶烂。
治疗
治疗主要为局部治疗,方法有:
(1)用Burow溶液湿敷渗出性病损,每天3或4次。
(2)皱褶部位撒上干燥粉剂,并以吸湿性棉布隔开。
(3)外涂炉甘石洗剂可起安抚和干燥作用。红斑时可撒布粉剂,如硼酸滑石粉、痱子粉、松花粉外扑;或搽硼酸乳膏后再撒粉剂。
(4)初期可用糖皮质激素或激素抗生素洗剂或霜剂,或凝胶剂涂患处,2或3次/d。然而要避免长期使用。
(5)新生儿皮肤褶烂可用鞣酸软膏治疗。处方:鞣酸100g,甘油200g,焦亚硫酸钠2g,蒸馏水20ml,单软膏678g,经加热、搅匀配制成鞣酸软膏1000g。
(6)伴有局部感染者,可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7)糜烂渗液时,先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硼酸溶液清洁局部后扑粉,或用2%硼酸溶液湿敷,亦可用紫草地榆油外涂后再扑粉。有感染者,可在油膏中加抗菌药物如呋喃西林等。
(8)落屑期可用洗剂,如炉甘石洗剂、2%冰片或5%白矾炉甘石洗剂。
饮食
食用清淡性凉利湿之物,慎用辛辣、油腻之品。谷类大多甘平或偏凉,一般均可食用;其中,薏苡仁清热利湿,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毒,煮粥或煮汤饮用均可,攻邪而不伤正,补益而不恋邪。鱼虾性发,均不宜食用。
蔬菜水果除韭、葱、辣椒等性热之品外,一般均可食用;其中,马齿觅、芹菜、慈姑、鲜藕等尤长于清热解毒凉血。热重伤津者,宜选用西瓜、梨、丝瓜、冬瓜、番茄等,或生食或挤汁,或煮汤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