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体切割

《裸体切割》是幕宝电影公司发行的悬疑惊悚影片,由简·坎皮恩执导,梅格·瑞安、马克·鲁法洛、詹妮弗·杰森·李主演,于2003年10月22日在美国限定上映。
该片根据苏珊娜·摩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个文学教师无意中被卷入一宗谋杀案,却鬼使神差地与负责该案的探员发生了关系的故事 。
- 中文名 裸体切割
- 外文名 In the Cut
- 其它译名 正中下怀、惊杀、凶线第六感、切割
- 发行公司 幕宝电影公司
- 制片地区 澳大利亚、美国
剧情简介
弗兰妮·艾弗里是纽约一名大学文学教师,她住在曼哈顿一间狭窄凌乱的公寓里,生活单调的她只有妹妹宝琳娜相伴。她正在为一本研究纽约青年俚语的书搜集资料。一次,在酒吧的盥洗室里弗兰妮无意中发现一对苟合的男女,她不声不响地在一旁偷窥,虽然没有看清男人的脸,但这个手腕上带纹身的男人却强烈地激起了她的欲望。
随后,在弗兰妮的花园里,突然找到了一具被肢解的女尸,侦探马龙前来调查,弗兰妮无意间在马龙的手腕上发现了和酒吧洗手间里的男人一样的纹身,心里产生了一股隐隐的不安感。两人迅速为对方所吸引,卷入激情的漩涡中。疯狂的性爱让弗兰妮令人惊讶地重新焕发活力,她无法自拔地沉其中。一系列相似的女性被害案仍然不断发生,而且每位被杀者都与弗兰妮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在受到蒙面逮徒的袭击后,弗兰妮似乎感到周围的人都逃不了杀人的嫌疑,并不再信任身边的任何人。包括她正在撰写有关连续杀人犯清白论文的年轻学生克涅利斯;时时周旋在她身边令人不安的前男友约翰·格雷厄姆;甚至侦探马龙,这个种种蛛丝马迹都能使她怀疑的连环杀手。弗兰妮陷入爱欲与惊惧相交织的矛盾痛苦挣扎中,但是勇气和独立最终战胜一切,勇敢果断的弗兰妮要靠自己揭开连环杀手的真正身份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弗兰妮·艾弗里 | 梅格·瑞恩 | |
马龙 | 马克·鲁弗洛 | |
宝琳娜 | 詹妮弗·杰森·李 | |
约翰·格雷厄姆 | 凯文·贝肯 | 简介 :(uncredited) |
理查德·罗德里格兹 | 尼克·丹米奇 | |
帕特里斯·奥尼尔 | 赫克托 | |
Michael Nuccio | 弗兰妮父亲年轻时 | |
Allison Nega | 弗兰妮父亲年轻时的未婚妻 | |
Dominick Aries | 体贴的丈夫 | |
Susan Gardner | 完美的妻子 | |
科尼利厄斯·韦布 | Sharrieff Pugh | |
Heather Litteer | ||
Daniel T. Booth | 酒保 | |
亚尼·金 | 弗兰妮的学生 | |
弗兰妮的学生 | Frank Harts | |
弗兰妮的学生 | Sebastian Sozzi | |
Zack Wegner | 弗兰妮的学生 | |
丰达·杜瓦尔 | 酒保 | |
酒保 | Theo Kogan | |
Sandy Vital | 舞者 | |
Sharon Riggins | 舞者 | |
Karen Riggins | 舞者 | |
南希·拉斯卡拉 | 舞者 | |
Ami Goodheart | 舞者 | |
Panicker Upendran | 出租车司机 | |
Kendra Zimmerman | 咖啡馆女服务员 | |
Michelle Hurst | 弗兰妮学校的老师 | |
Sunrise Coigney | 弗兰妮母亲年轻时 | |
Hal Sherman | 法医侦探 | |
Dana Lubotsky | 谋杀案目击者 | |
Jacinto Taras Ridd.. | 分区侦探 | |
阿瑟·J·纳斯加勒拉 | 克罗斯利警长 | |
James Firo | 哈洛兰 | |
Cordell Clyde | 告密者 | |
Tim House | 酒吧顾客 | |
Julius LeFlore | 咒骂的司机 | |
Vinny Vella | 关心的围观者 | |
Michelle DiBenedetti | 站街女 | 简介 :uncredited |
地铁里的新娘 | Angela Frye | 简介 :uncredited |
卑鄙的酒吧老主顾 | Lou Martini Jr. | 简介 :uncredited |
Max H. Maxy | 咖啡员 | 简介 :uncredited |
拉里 | Michael Ienna | 简介 :uncredited |
酒吧里的女孩 | Nicole Spruill | 简介 :uncredited |
公司老板 | Skippy D | 简介 :uncredited |
Hussein Gay | 老主顾 | 简介 :uncredited |
Chad Gilkison | 朋克同性恋 | 简介 :uncrediteduncredited |
Siouxsana Monson | 地铁乘客 | 简介 :uncredited |
老主顾 | Macc Plaise | 简介 :uncredited |
职员表
制作人 | 妮可·基德曼、罗莉·帕克、Ray Angelic(副制片人) |
监制 | Effie Brown、弗朗索瓦·伊弗奈尔 |
导演 | 简·坎皮恩 |
副导演(助理) | Timothy Bird(第一副导演)、Heather Grierson(第二副导演)、罗莉·帕克(第二摄制组导演)、Peter Thorell(第二副导演) |
编剧 | 简·坎皮恩、苏珊娜·摩尔、Stavros Kazantzidis(附加编剧) |
摄影 | 迪昂·比比 |
配乐 | 希尔玛·奥恩·希尔玛逊 |
剪辑 | Alexandre de Franceschi |
选角导演 | Mark Bennett、比利·霍普金斯、Kerry Barden、Suzanne Crowley |
艺术指导 | 大卫·布鲁斯宾 |
美术设计 | 大卫·斯特恩 |
造型设计 | Rose Chatterton(助理发型师)、Lori Guidroz(发部主任)、Neal Martz(主要化妆师/特效化妆师)、Sacred(特效化妆师)、Noriko Watanabe(化妆设计) |
服装设计 | Beatrix Aruna Pasztor |
视觉特效 | Andy Brown |
录音 | Brian Basham(配音录音师)、Ron Bedrosian(配音混音师)、Nick Breslin(台词编辑)、Benjamin Cheah(音响效果录音师)、Bruce Emery(杜比顾问)、Jeanne Gilliland(附加吊杆话筒收音员)、Dino Herrmann(录音师)、Ken Ishii(现场混音师)、Michael McMenomy(声音部门实习生)、Peter Miller(音效设计师)、Linda Murdoch(台词编辑)、Martin Oswin(混音师)、Andrew Plain(音效总监)、Jeff Pullman(附加吊杆话筒收音员)、Schavaria Reeves(吊杆话筒收音员)、Blair Slater(拟音总监)、Mario Vaccaro(拟音师)、Mark Ward(音效剪辑师)、Andy Wright(混音助理)、Marc Hayes(配音录音师,uncredited) |
布景师 | Andrew Baseman |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弗兰妮·艾弗里 演员 梅格·瑞恩纽约一名大学文学教师,住在曼哈顿一间狭窄凌乱的公寓里,生活单调,无意中被卷入一宗谋杀案,却鬼使神差地与负责该案的探员发生了关系。后来,一系列相似的女性被害案仍然不断发生,而且每位被杀者都与弗兰妮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 |
马龙 演员 马克·鲁弗洛调查女尸肢解案的侦探,手腕上有着和酒吧洗手间里的男人一样的纹身。与弗兰妮相爱后,一系列相似的女性被害案仍然不断发生,种种蛛丝马迹使他被怀疑是连环杀手。 |
该片的主要剧情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
幕后花絮
花絮
- 女主角人选原定妮可·基德曼,但当时她正经历着与汤姆·克鲁斯分手的痛苦,推掉了此片。取而代之的就是瑞恩 。
- 影片服装部门以400美元买下了停播剧集《The Job》的所有服装 。
- 拍摄限制级场景时,简·坎皮恩采取了各种措施使演员们放松下来,甚至威胁说她自己也会脱掉衣服 。
- 简·坎皮恩给该片剪出了两个版本,在美国上映的版本删减了部分大胆场面 。
穿帮镜头
- 在影片最后的场景中,在逃脱杀手的追杀后,弗兰妮光着脚从灯塔步行回家,当走到住所附近的公园时,她的脚上竟多出一双凉鞋 。
制作发行
国家/地区 | 上映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日期 |
---|---|---|---|
加拿大 | 2003年9月9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瑞士 | 2004年2月2日(德语区) |
美国 | 2003年10月22日(限定) | 菲律宾马尼亚 | 2004年2月4日 |
英国 | 2003年10月31日 | 以色列 | 2004年2月5日 |
爱尔兰 | 2003年10月31日 | 中国香港 | 2004年2月5日 |
西班牙 | 2003年10月31日(瓦拉多利德国际影展) | 新西兰 | 2004年2月12日 |
日本 | 2003年11月3日(东京国际电影节) | 荷兰 | 2004年2月12日 |
马耳他 | 2003年11月5日 | 丹麦 | 2004年2月20日 |
澳大利亚 | 2003年11月13日 | 瑞典 | 2004年2月27日 |
挪威 | 2003年11月14日 | 芬兰 | 2004年2月29日(Night Visions电影节) |
瑞士 | 2003年12月17日(法语区) | 菲律宾达沃 | 2004年3月3日 |
法国 | 2003年12月17日 | 巴拿马 | 2004年3月12日 |
比利时 | 2003年12月17日 | 泰国 | 2004年3月12日 |
瑞士 | 2003年12月19日(意大利语区) | 智利 | 2004年3月12日 |
意大利 | 2003年12月19日 | 匈牙利 | 2004年3月25日 |
捷克 | 2004年1月8日 | 日本 | 2004年4月3日 |
墨西哥 | 2004年1月9日 | 巴西 | 2004年4月9日 |
希腊 | 2004年1月9日 | 韩国 | 2004年4月23日 |
冰岛 | 2004年1月9日 | 芬兰 | 2004年5月21日 |
葡萄牙 | 2004年1月15日 | 土耳其 | 2004年5月28日 |
瑞典 | 2004年1月24日(哥德堡电影节) | 阿根廷 | 2004年8月19日 |
西班牙 | 2004年1月30日 | 阿联酋 | 2004年9月8日 |
波兰 | 2004年1月30日 | 德国 | 2004年9月30日 |
参考资料
影片评价
如果从悬疑片的角度来衡量,《裸体切割》并不算出色。无论悬念的设置亦或紧张气氛的渲染,都称不上到位。但简·坎皮恩显然本意不在此,她只是灵活借用了悬疑片的框架,通过从女性的角度进行叙述她改写了电影的陈旧范式,从各个层次挑战人们关于性、暴力、女性主义、男子气概的世俗观念。影片带有浓郁的黑色电影风格,在惊悚氛围中潜入女人的欲望深处,毫不避讳地直面被抑制的原始冲动。简·坎皮恩调动了视听元素和节奏技巧来强化女人内心潜滋暗长的孤寂和悄悄涌动的渴望,这种对感官享受坦率而纯粹的呈现,使影片充满了内张力 。(《青岛早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