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裂唇鱼

2022-07-12 01:45:14 百科资料

裂唇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科裂唇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阿曼湾、毛里求斯、马尔代夫、塞舌尔群岛、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圣诞岛、可可群岛等地。栖息在珊瑚礁区,会从其他鱼身上啄食寄生虫、甲壳类,故有"鱼医生"的称号。

裂唇鱼(Labroides dimidiatus)又称医生鱼,飘飘,为鲈形目,隆头鱼科,裂唇鱼属一种热带地区近岸珊瑚礁海域生活的鱼类。裂唇鱼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至斐济的海域,其生态行为非常独特,会帮助其他大型鱼类清理寄生虫,可作为海洋观赏鱼系统中的"医生鱼"。

  • 中文名 裂唇鱼
  • 外文名 Labroides dimidiatus
  • 中文学名 裂唇鱼
  • 拉丁学名 Labroides dimidiatus
  • 界 动物界

名称简述

  裂唇鱼幼鱼为黑色而带有蓝带,长大后变为黄色而有黑带。每个珊瑚礁区都有几条此鱼负责该地区其它鱼的看病工作。夜间栖息岩间小洞,会吐粘液把身体裹住。水族箱应该和一定数量能让其清洁的鱼混养。当刚入缸时,应该用活的盐水虾诱其开口。喂食切碎的海鲜,海虾,和活的黑蠕虫。此鱼比其他品种的隆头鱼易养,但很难喂食及维持,应该由有经验的爱好者饲养为宜。

外形特征

  编号:

  7750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中文科名:

  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

  Labridae

  中文亚科:

  锦鱼亚科

  拉丁亚科:

  Thalassominae

  中文属名:

  裂唇鱼属

  拉丁属名:

  Labroides

  拉丁种名:

  dimidiatus

  定名人: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年代:

  1839

  中文名:

  裂唇鱼

  ogenus:

  Cossyphus

  原始文献:

  Hist. Nat. Poiss., 13:136

  模式产地:

  Mauritius

  国内分布:

  南海诸岛, 海南岛, 广西,广东沿海, 台湾

  国外分布:

  红海, 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 北至日本

  资料来源:

  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344. 台湾鱼类志:461.

  裂唇鱼体延长,背部浅褐色,侧腹和腹部呈乳白色。一道渐宽的黑色条纹从吻部延伸至尾鳍后部, 鱼体后半部的浅蓝色区域更加凸显这道黑色条纹。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10至11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0,体长可达14厘米。

裂唇鱼外观图

分布范围

  ​裂唇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阿曼湾、毛里求斯、马尔代夫、塞舌尔群岛、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圣诞岛、可可群岛、印尼、泰国、越南、台湾、日本、中国、菲律宾、澳洲、东加、帕劳、密克罗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群岛、瑙鲁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毛里求斯。

裂唇鱼

生活习性

  裂唇鱼栖息在水深1至40米的珊瑚礁区,会从其他鱼身上啄食寄生虫、甲壳类,故有"鱼医生"的称号。行一夫一妻制,性情温和,若雄鱼死亡,由第一顺位的雌鱼性转变为雄鱼;但附近如有较强势的雄鱼,则由它掌权。夜晚栖息礁洞中,吐黏液将自己包住。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鱼医生

  广州海洋馆的海底世界里,饲养着3条豹纹海鳝,它们是开馆第一批引进的海洋动物之一,在这里度过了12个年头,真是该馆的"老功臣"了。如今,它们身长超过1.8米,成了威风凛凛的彪形大汉。前段时间,饲养员发现大海鳝身上附有外来寄生虫及口腔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不少,会影响到它们的健康。该馆及时采取措施,引进一批医生鱼为它们治病。

  海洋馆的鱼医生

  这种裂唇鱼,娇小玲珑,体长仅6~10厘米,嘴长、唇厚、齿尖而利。天生本领专门在各种病鱼身上捕食寄生虫,帮助病鱼清除身上的污垢,被称为鱼医生。由于它给病鱼除虫治病认真负责,深得鱼类的好感,病鱼见到医生鱼的到来,都会温顺地让它在自己身上捕捉寄生虫,而且主动张开大口和鳃盖,让医生鱼进入口腔或鳃腔里捕虫和清除污物。凶恶的大海鳝对医生鱼也十分友善,从来不会伤害它们,有时还充当医生鱼的保护者。

品种简介

  医生鱼恐怕是最被熟知的隆头鱼科品种,如果你喜欢看《动物世界》,就一定知道它,这种鱼游泳时很似一张在水中飘动的纸条,因此也被叫做飘飘。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海域里,都有医生鱼的踪迹,每年禁渔期后,我国南海的确可以有大量的捕获,因此该鱼的市场价格十分低廉。

饲养方法

  医生鱼在自然海域主要啄食其它鱼类身上的寄生虫和腐败组织,这让其成为了大海中的医生,大多数鱼类感觉到身上痒痒,都会找到医生鱼,寻求它的帮助。很多观赏鱼爱好者,希望医生鱼能为自己水族箱中的病鱼治疗皮肤疾病,于是到处寻找并引进,但大多收效甚微。其实,医生鱼能吃掉的寄生虫种类是有局限的,而且一条医生鱼的胃口远没有寄生虫疯狂的繁殖量大。在饲养密度合理,并且鱼类基本处于健康状态的时候,引进医生鱼的确可以抑制本尼登虫和腮吸虫的泛滥,但对于最常见的白点病(鞭毛虫类)侵害,医生鱼则束手无策。因此,仅凭医生鱼来治疗病鱼,绝对是不明智的选择。

  在水族箱中,医生鱼更喜欢建立一个"诊所",比如一个岩石洞穴或几块岩石堆放出的凹陷部位。医生鱼一旦在这样的"诊所"落户后就不再出诊,只等待大型鱼类自己游过来治疗。医生鱼的颜色是鲜明的示意色,所有鱼都懂得这种蓝、白、黑条纹的组合代表了治疗和清理。不用学习,任何一条鱼都知道医生鱼能帮助自己清理寄生虫和伤口。很多大型鱼还喜欢让医生鱼清洁自己的口腔和鳃部,它们张大嘴信凭医生鱼在自己的口和鳃里穿梭,吃掉牙缝和鳃丝里的杂物。在饲养有大型神仙鱼的水族箱中搭配饲养医生鱼是很好的选择,这些鱼大多具有寄生虫,医生鱼可以帮它们很好的清理。如果水族箱中的鱼身上有溃烂的伤口,那么医生鱼可能给它造成很大的麻烦,医生鱼在情理伤口的时候,会吃掉腐烂的肉,这会让那条鱼感到十分疼痛。而且裸露的伤口在医生鱼的啄咬下很容易感染,故此,最好不要让皮开肉绽的鱼面对医生鱼。

注意事项

  医生鱼虽然只能生长到250px大,但领地意识却十分强烈。如果你在同一水族箱中引入两条,则身体略强壮的一条会用它纤细的小嘴不停地攻击另一条。这种小型隆头鱼除了吃寄生虫外,还喜欢吃一些小型加壳动物,但在水族箱中却很难接受人工饵料。如果水族箱中的鱼数量不足,且没有太多的寄生虫资源,医生鱼很可能活活的饿死。但我们不能为了喂养医生鱼,而向水族箱中引入病原体,必须寻找到它们能接受的饵料。个体超过150px的医生鱼可以在适应环境后接受冻鲜的丰年虾,但个体再小的就无法将丰年虾吃掉了,它们的嘴太小了。最好的办法是用镊子夹着一块虾肉,在水族箱中晃动,这样医生鱼会游过来自己将肉撕下来吃,不过水族箱中的雀鲷类会抢劫医生鱼的食物,必须保证将它们喂饱后,才能专门给小医生鱼用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