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补肾汤

2022-07-01 12:11:00 百科资料

补肾汤一般是指由各种中药配熬制而成的具有修复、调节性中枢神经及滋补肾脏和调节身体功能的汤。

  • 中文名 补肾汤
  • 类型 汤,食品
  • 作用 治疗肾虚腰痛
  • 拼音 bu shen tang

最佳方剂

  海-萃-人-参一克,枸杞五克,同入杯内开水泡饮。

  方剂1

  【处方】破故纸(酒炒)小茴(盐、酒炒)玄胡索牛膝(去芦,酒洗)当归杜仲(酒炒)黄柏(酒炒)知母(酒炒)

补肾汤

  【功能主治】主治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上药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方剂2

  【处方】磁石(煅,醋淬7遍,研)1两,五味子(炒)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防风(去叉)2两,黄耆(锉,炒)2两,牡丹皮2两,桂(去皮)2两,甘草(炙,锉)2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令黄)2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肾虚忪悸恍惚,眼花耳聋,肢节疼痛,皮肤搔痒,小腹拘急,面色常黑,黄疸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空心顿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方剂3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白术1两,黄耆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沉香4钱,木瓜1两半,羌活半两,甘草(炙)1分,芎1分,紫苏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温脾补肾。主治寒疝入腹,上实下虚,小腹(疒丂)痛,时复泄泻,胸膈痞满,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呕,加半夏半两,生姜7片,添水作1盏半,煎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气阴两虚,风寒袭入经中,筋脉失所营养,故虚疝时发,倦怠欲睡。人参扶元补气,黄耆补气益卫,附子补真阳以御邪,白术健脾元以运化,川芎行血中之气,小茴散经中之寒,茯苓清治节,甘草缓中气,羌活散气分之风寒,苏叶散血分之风寒,沉香降逆气以平疝,生姜温胃气以除疝也。水煎温服,使阳气内充,则风寒解散而筋脉得养,虚疝自平。

  【摘录】《三因》卷七

  方剂4

  【处方】磁石(水飞,研,淘去赤汁)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黄耆(锉)1两,五味子1两,当归(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石斛(去根)1两,芍药1两,人参1两,沉香1两,桂(去粗皮)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

补肾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两胁下胀,小腹急痛,胸中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如枣大(拍碎),大枣3枚(擘破),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方剂5

  【处方】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牛膝1两(去苗),桂心1两,黄耆1两半(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独活1两,芎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泽泻1两,汉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肾脏乏损,耳聋体瘦,脚膝少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肾,下药末半两,更煎至6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

  方剂6

  【处方】杜仲1大斤,五味子半大升。

  【制法】上切,分14剂。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每夜取1剂,以水1大升,浸至五更,煎3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3-4枚(切),下之,再煮3-5沸,如作羮法,空腹顿服;用盐、酢和之亦得。

  【摘录】《本草图经》引《箧中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二)

  方剂7

  【处方】熟地2钱,杜仲1钱,当归8分,白芍8分,芡实1钱,车前8分,山药1钱,木通8分。

  【功能主治】补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方剂8

  【处方】当归、熟地、菟丝子、杜仲、破故纸、巴戟天、山萸、杞子、山药、淡苁蓉、淮牛膝、葡萄肉。

  【功能主治】腰痛成龟背症。

  【摘录】《医门补要》卷中

  方剂9

  【处方】制附子、茯苓、半夏、木香、牛膝、补骨脂。

  【功能主治】右胁作痛,咳嗽头痛,嗽必努力,痰清稀者。

  【各家论述】痰虽在胁、在胃、在脾,而实归于肾火之衰。故用附子迅补真火以强土,茯苓、半夏以除脾湿,木香以疏中州湿滞之气,牛膝以引左气下行归肾,骨脂以引右气下行归肾。药虽数味,针芥不差。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黄锦芳方

  方剂10

  【别名】补肾散

  【处方】杜仲1大斤。

  【制法】上切,分作14剂。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补肾散(《普济方》卷一五六引《十便良方》。

  【摘录】《本草图经》引《崔元亮海上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一)

  方剂11

  【处方】黄耆(炙,锉)1两半,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白术(锉,炒)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泽泻1两,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耳作蝉鸣,腰疼。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先煎羊肾1只至1盏半,入药煎取8分,去滓空心顿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方剂12

  【处方】芒消2两,矾石2两(熬汁尽),大豆。

  【功能主治】肾气不足。

  【用法用量】方中大豆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九

  方剂13

  【处方】熟地2两,山萸肉3两。

  【功能主治】肾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

  【用法用量】水5碗,煎1碗,加肉桂3钱,再煎至7分,空心1次服完,1日1剂。10日即愈。食物下喉即吐者,去肉桂,加麦冬3钱煎服,10日即愈,后服用六味地黄丸2月。

  【摘录】《仙拈集》卷一引《汇编》

  方剂14

  【处方】磁石(绵裹)2两半,五味子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黄耆半两,生姜半两,桂(去皮)半两,甘草(炙)半两,人参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玄参半两,羊肾1具(去脂)。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作5剂。

  【功能主治】肾虚厥寒,面黑耳枯,脐腹冷痛,倦怠。

  【用法用量】每剂以水5盏,煎取3盏,去滓,分3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方剂15

  【处方】人参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五味子1钱,川芎1钱,甘草(炙)8分,黄耆(炙)8分,熟地8分。

  【功能主治】肾虚耳鸣。

  【用法用量】用水2钟,加红枣2枚,煎8分空心服。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方剂16

  【处方】当归(酒洗)1钱,白芍(酒炒)1钱,生地黄1钱,熟地黄1钱,陈皮1钱,小茴香(盐、酒炒)1钱,破故纸(酒炒)1钱,牛膝(去芦,酒洗)1钱,杜仲(去粗皮,酒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人参5分,黄柏(去皮,酒洗)7分,知母(酒炒)7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服。如常服,可合丸药,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米汤送下,酒下亦可。痛甚者,加乳香、砂仁、沉香、去白芍、生地、陈皮。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各种方子

黄锦芳方

  【药物组成】制附子、茯苓、半夏、木香、牛膝、补骨脂。

  【处方来源】《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黄锦芳方。

  【方剂主治】右胁作痛,咳嗽头痛,嗽必努力,痰清稀者。

羊肉汤

  羊肉、枸杞、胡椒粉。调理方式:将羊肉洗净后切碎,放进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熬煮,等肉煮熟时,加入枸杞继续将羊肉煮至烂熟,接着放入葱、姜、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保健功效:补肾壮阳、养血益精。适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肾虚阳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老年体虚等病症患者。[1]

相关配方 

  《三因》卷七

  【来源】《三因》卷七。

  【组成】人参1两,茯苓1两,白术1两,黄耆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沉香4钱,木瓜1两半,羌活半两,甘草(炙)1分,芎䓖1分,紫苏3分。

  【加减】呕,加半夏半两,生姜7片,添水作1盏半,煎服。[2]

  【功效】温脾补肾。

  【主治】寒疝入腹,上实下虚,小腹(疒丂)痛,时复泄泻,胸膈痞满,不进饮食。

  【制法】上锉散。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气阴两虚,风寒袭入经中,筋脉失所营养,故虚疝时发,倦怠欲睡。人参扶元补气,黄耆补气益卫,附子补真阳以御邪,白术健脾元以运化,川芎行血中之气,小茴散经中之寒,茯苓清治节,甘草缓中气,羌活散气分之风寒,苏叶散血分之风寒,沉香降逆气以平疝,生姜温胃气以除疝也。水煎温服,使阳气内充,则风寒解散而筋脉得养,虚疝自平。

  《仙拈集》

  卷一引《汇编》

  【来源】《仙拈集》卷一引《汇编》。

  【组成】熟地2两,山萸肉3两。

  【主治】肾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

  【用法】水5碗,煎1碗,加肉桂3钱,再煎至7分,空心1次服完,1日1剂。10日即愈。

  【加减】食物下喉即吐者,去肉桂,加麦冬3钱煎服,10日即愈,后服用六味地黄丸2月。

  《圣济总录》

  卷五十一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组成】磁石(绵裹)2两半,五味子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黄耆半两,生姜半两,桂(去皮)半两,甘草(炙)半两,人参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玄参半两,羊肾1具(去脂)。

  【主治】肾虚厥寒,面黑耳枯,脐腹冷痛,倦怠。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作5剂。

  【用法】每剂以水5盏,煎取3盏,去滓,分3次温服。

山药汤圆

  材料:山药、糯米、红糖、胡椒粉。 调理方式:将山药研磨成粉末,放进蒸锅里蒸熟,再加入红糖和胡椒粉做成肉馅。将糯米浸泡片刻,磨成糯米粉,再将山药馅和糯米粉做成汤圆放进锅里煮熟即可。 保健功效:健脾补肾。适用于肾精亏损、脾虚少食等病症患者。

双耳汤

  材料:黑木耳、银耳、冰糖调理方式:先将木耳和银耳以温水泡发,清洗干净后一起放到蒸碗里,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放到蒸笼中蒸熟即可保健功效:补肾、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喘及高血压、血管硬化、眼底出血等病症患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