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衙署

2022-07-14 19:55:04 百科资料

衙署,指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周礼》称官府,汉代称官寺,唐代以后称衙署、公署、公廨、衙门。衙署是城市中的主要建筑,大多有规划地集中布置,采用庭院式布局,建筑规模视其等第而定。

  • 中文名称 衙署
  • 外文名称 government office in feudal China
  • 拼音 yá shǔ
  • 注音  ㄧㄚˊ ㄕㄨˇ
  • 词性 名词

词语解释

  词义:官署。

  例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籍没二相之害》:"迨 江陵 籍没后,此第又入官为衙署矣。"

  清 袁枚 《新齐谐·梁朝古冢》:"衙署旷荡,每夕人语哗然。"

  鲁迅 《南腔北调集·沙》:"所以官僚虽然依靠朝廷,却并不忠于朝廷,吏役虽然依靠衙署,却并不爱护衙署。"

基本概念

  衙署中正厅(堂)为主建筑,设在主庭院正中,正厅前设仪门、廊庑,遇有重要情况才开启正门,使用正厅。正厅的附属建筑为长官办理公务的处所。衙署内有架阁库保存文牍、档案,有的还有仓库。地方府、县衙署附设军器库、监狱。京外衙署还附设官邸,供官员和眷属居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