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流行红裙子

《街上流行红裙子》是由齐兴家执导,赵静、姜黎黎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棉纺厂女工、青年劳模陶星儿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大胆追求生活之美的故事。
该片于1984年12月在中国上映。
- 中文名 街上流行红裙子
- 类型 剧情
- 外文名 Red Skirt Popular in the Street
- 主演 赵静 、姜黎黎 、宋忆宁
- 片长 96分钟
剧情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大丰棉纺厂。来自乡下的女工阿香,听说上海的姑娘有比赛穿漂亮衣服的习惯,名为“斩衣”、“斩裙”,便托卖服装的个体户"小铃木"买来漂亮的红绸裙穿在身上,以此抗拒女工们讥笑她是乡下人。劳模陶星儿很喜欢这件红裙,悄悄往自己身上比试。阿香发现陶星儿穿起红裙十分漂亮,便邀她同去公园中"斩裙"。值班长却对袒露肩臂的红裙十分看不惯,陶星儿便悄悄为这件红裙加上白领白补贴。结果又被女伴们七手八脚扯掉了。



在同伴们的怂恿下,陶星儿终于与女工们一起来到公园中。她鼓起勇气,独自走在众目睽睽的人墙间,与五颜六色的各式裙衫大胆比美,把所有美衫美裙"斩"得落花流水。从"斩裙"中陶星儿感到心神舒展,开始觉察到旧观念对自己的束缚。
一天,陶星儿与好友葛佳在交接班的关口漏掉了弄不清责任的布匹疵点。而领导为保住她厂劳模的声誉,就算在了葛佳身上,葛佳也出于对朋友的义气承担下来。女工们在悄悄议论此事,陶星儿知道后,心中十分内疚。她拼命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当她知道葛佳也想上大学时,便为葛佳向值班长请求参加考试的机会,并在考试时把上大学的可能让给了葛佳。哪知,陶星儿的心愿被葛佳查考卷时发现,性情爽直坦荡的葛佳拒不接受陶星儿的暗中恩赐,执意不去入学。
机工董晓勤是陶星儿插队时的恋人,五年前,董晓勤被调回上海时,由于种种原因,一度抛弃了陶星儿,但他仍旧爱着陶星儿。五年来,他们在同一车间工作,朝夕相对,然而陶星儿始终不肯谅解董晓勤。董晓勤向她作过多次忏悔后,只好痛苦地转到公安局工作。当陶星儿终于理解到自己和别人都会有缺点错误时,她谅解了董晓勤。
阿香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假说自己的哥哥在香港,并从"小铃木"手中买来衣裙、袜子等,却说是"港货",低价卖给女工们。阿香把工资贴进去也填不满她高价买低价卖的亏空,她只好把自己的衣物托"小铃木"卖掉。值班长代表组织来追问阿香,阿香放声痛哭,说出自己只想花钱买个平等地位,受不了被人讥笑为"乡下人"的心情。陶星儿为阿香赎回了衣物,葛佳也斥责了讥笑阿香的女工。在帮助教育阿香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的班组会上,陶星儿出乎意外的检讨了自己不敢当众承认心中内疚的弱点。她终于懂得80年代的青年应该更加大胆真诚地去生活。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
赵静 | 陶星儿 |
姜黎黎 | 葛佳 |
宋忆宁 | 阿香 |
郭碧川 | 董晓勤 |
贺小书 | 值班长 |
汪宝生 | 小铃木 |
常玉芳 | 来娣 |
葛存壮 | 吹箫老人 |
格根·齐木格 | 芳芳 |
李伟华 | 莉莉 |
宋丽捷 | 小不点 |
奇梦石 | 陶父 |
朱玉雯 | 陶母 |
宫喜斌 | 土根 |
李莉 | 土根妻 |
邵慧芳 | 模特大王 |
职员表
制作人 | 刘振中 |
---|---|
导演 | 齐兴家 |
副导演(助理) | 武豫梅 |
编剧 | 马中骏、贾鸿源 |
摄影 | 张松平 |
配乐 | 张丕基 |
剪辑 | 刘旭 |
道具 | 李成山 |
美术设计 | 隋壮基 |
造型设计 | 单晶 |
服装设计 | 赵惠杰 |
灯光 | 白智 |
录音 | 康瑞新 |
布景师 | 赵伟刚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 | 赵静 饰演 陶星儿 纺织女工,勤劳质朴,有知识、有朝气,谦和善良,严于律己,乐于助人,但囿于劳模身份、地位特殊而谨小慎微,结果被同伴们误会和排斥。在生活经历和时代的呼唤下,她逐渐苏醒了自我,摆脱了单调乏味的“加班-开会”的劳模生活方式,自由地追求更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人们对劳模的偏见和误解。 |
![]() | 姜黎黎 饰演 葛佳 陶星儿的同事兼好友,性情爽直坦荡。理解陶星儿作为劳模有许多身不由己的苦衷,同情她的处境,当陶星儿工作出现错误时,她出于义气承担了责任。 |
![]() | 宋忆宁 饰演 阿香 陶星儿的同事,来自乡下工。她极力跟随时尚甚至带领时尚,却窘于自己的乡下人出身。因为受不了同伴们的讥笑自己是“乡下人”,不惜用撒谎来换得平等地位,弄得自己生活窘迫。后来在星儿的帮助下,解开了心结。 |
![]() | 郭碧川 饰演 董晓勤 陶星儿在插队时的恋人。调回上海时,出于种种原因抛弃了星儿,没想到星儿回城后和他成了同事。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一直想求得星儿的谅解。 |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曲名 | 作词 | 作曲 | 备注 |
---|---|---|---|
《这就是生活》 | 任卫新 | 张丕基 | 插曲 |
精彩花絮
- 该片是中国内地第一部时装主题电影 。
- 接到该片的拍摄任务时,姜黎黎刚做完手术,还在治疗期间。她不顾病痛接受了齐兴家导演的邀请,一边拍戏一边治疗。每次拍完戏回到招待所,她都累得一动不动,但是第二天照常参加拍摄,决不耽误工作。摄制组为照顾她的身体,在现场拍戏时,只要没有她的镜头,就让她躺在椅子上休息 。
- 在拍摄几个姑娘去火车站接陶星儿的戏时,为了拍蹬车的近景镜头,剧组把三轮车的前轮卸掉,用木杆将三轮车连到卡车后面,摄影机在卡车上拍。没想到,开拍后,汽车一刹车,木杆断了,随着惯性,几个演员从三轮车上摔了下来,姜黎黎的脸和手都摔破了。即使如此,她只休息了三天就又继续参与拍摄 。
- 为了贴近生活,在配音时,导演找来一些上海的非职业演员为片中的几位由北方演员扮演的女工配音 。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1984年,经北影厂的剧本厂长马林介绍,齐兴家观看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舞台剧《街上流行红裙子》。齐兴家看完后就请来剧作者贾鸿源、马中骏,洽谈把舞剧改编为电影 。
拍摄过程
在将舞台剧电影化的过程中,齐兴家和摄影师张松平一直坚持的原则是:无论如何不能露出舞台剧的痕迹,绝对不集中在一个场景里 。
由于该片与时尚有关,导演自己翻了不少时尚杂志,还三次派服装员到深圳蛇口买港台流行的衣服,然后把戏里的衣服穿到公园或南京路试着走走,观察有没有人关注,发现回头率低,就又到蛇口买服装,再一试还是不行。女主角穿的红裙子最终是在上海服装研究所制作的,经在街上检验回头率高才拍板定下来。由于在服装上花费较多,在影片总结会上,齐兴家被批评为没有节约意识 。
发行信息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 1. 长春电影制片厂 [中国] |
---|
上映时间
上映日期 | 国家地区 |
---|---|
1984-12 | 中国 |
影片评价
该片中的青年纺织女工身上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让观众感受到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影片的编导者没有孤立地去表现服装美,而是将服装美和仪表美、人的内心世界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比较多的笔墨描写主人公的严于律己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让观众从她平凡的工作和待人中看到她纯净、美好、火热的心,从而使观众受到感染 。(原《中国电影周报》总编辑、《电影通讯》主编李文斌评)



该片中,色彩在塑造人物、展现情节以及形成影片风格和基调方面发挥了显著的能动作用。影片开头实景呈现了以暖色为基调的色彩斑斓的综合色块,这样处理,对反映不协调中的协调及五彩缤纷的生活来说是极为妥贴的。该片结构上对色彩语言的应用,形成了整部影片绚丽、欢快、柔美的艺术风格,构成了热情、明快、纯正的影片基调,表达了创作人员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他们的主观情绪,对未来的信念和难以抑制的火一般的热情 。(《电影世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