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行善积德

2022-07-03 03:18:21 百科资料

行是行为,善是无私,行为的无私就是行善,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出自《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中文名称 行善积德
  • 反义词 作恶多端
  • 释义 多做好事,从而积德
  • 出处 《周易坤文言》
  • 英译 Do good deeds and accumulate virtue

概述

  与对方没有关系,利于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就是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出自《周易坤文言》。

  《国语晋语六 》:"夫德者,福之基也。"

  "行善":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仁、义、礼、智、信而已。

  "积德":是行善的结果,"德"者得也。你会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福被子孙后代。"积善"就是积德的意思。

  "行善积德"是一种人文素质。

  以上的"行善积德"是一种个人"修行"建议,它是一种"个人"行为"自律"文化传统。

  而在宣传推广的"公益"行动(为)本质上就是一种"行善积德",只是它是社会有组织的行为,目的是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水平。

佛家释义

  行善积德就是通过各种对治方法将内心的污染消除,使自己内在美好品德得以显现,内在的清净功业得以开发.比如说人的贪欲就是污染,有污染就会产生弊病造成无尽的痛苦,用布施这个对治方法去消除,这样我们清净性德才能得以显现,才能使人更加的快乐.具体的内容就要看自己哪方面的污染比较严重了。

  大致上菩萨六度就是六种不同的方法:

  1:布施能度悭贪

  2:持戒能度毁犯

  3:忍辱能度嗔恚

  4:精进能度懈怠

  5:禅定能度散乱

  6:般若能度愚痴。

  通过这六种方法的修学运用,能使人远离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永恒安乐彼岸。

  也就是讲真正行善积德 ,不在乎外在形式, 关键是自己性德的提升, 这才是比较重要的。

  或有建议关于那些乞丐,或有做法是:一般看见残疾的特别可怜的会给,正常人理都不理,因为那些骗人的,你给他钱反而是害了他,让他造无尽恶业。故而,积德行善也需要智慧,不可盲目而为,学会判断,学会把握也是不可或缺的。

  或有建议:可以捐钱给正规寺院放生印经文或是捐个大的慈善机构,这样比较好.而且这样的捐钱比较多些,给乞丐的不过就是几块钱而已。其实更多的行善方式,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共同分享。

  有云:一个笑容、一句吉言都是一种善的布施。亦有云:劝人为善,孝顺长辈,尊敬他人,是一种行善的举止;亦有云:改正过错,浪子回头,也是一种善的行为;甚至一个善的念头都是善举,因为它是行善的初衷。《十善业道经》讲到: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由此而明,善的概念要经过不断的思考,善是可以与时俱进的,人的言行举止乃至思想都透露着一善一恶。

  善是一种修为。行善积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文明。行善积德,功德无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