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血红素铁

2022-07-01 07:24:09 百科资料

血红素铁(也叫血红素铁多肽HIP from Pioneer Biotech): 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porphyrin)结合的铁。

  • 中文名称 血红素铁
  • 外文名称 HIP
  • 本质 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
  • 特点 上皮细胞吸收

简介

  血红素铁: 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脑红蛋白中的卟啉(porphyrin)结合的铁,它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一般不受植酸根等抑制因素或VC等促进因素影响。 对两型铁吸收都有影响的是体内铁的储存量。

  膳食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主要存在于动物红肉、肝脏、血液中,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知识背景

  Fe: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一种,体内铁3-5g。

  1.铁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1)功能性铁:血红蛋白(Hemoglobin):60-75%

  肌红蛋白(Myoglobin):3%

  含铁酶类:约1%,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2)贮存铁(25%):运铁蛋白(transferrin)

  铁蛋白(ferritin)是身体铁储备的主要形式

  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是铁过多时的沉积物

  2.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非血红素铁

  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抑制因素有:

  1) 植酸盐、草酸盐、磷酸盐和碳酸盐

  2)单宁、多酚类物质

  3)膳食纤维: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

  4)胃酸缺乏或过多用抗酸药

  因此,植物食品铁吸收较低,如稻米为1%,小麦为5%,玉米3%,大豆7.5%,菠菜2%。

  (2)血红素铁:

  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porphyrin)结合的铁,它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一般不受植酸根等抑制因素或VC等促进因素影响。

  对两型铁吸收都有影响的是体内铁的储存量。

重要作用

  血红素铁的摄入过少:

  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引起。在婴幼儿体内,铁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个来源:

  一种是血红素铁,它来自于含动物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和鱼等,这些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在吸收过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响。

  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它来自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

  在宝宝喂养中,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吃鱼、虾(虾的铁含量较低),觉得肉类不易烹调,宝宝嚼不动,不易消化;认为肝脏是解毒器官,其中有很多"毒物"而很少给宝宝吃,以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同时也会减少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率高),母乳不足时应食用配方奶粉。4个月后要添加有强化的营养米粉外,在6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肝泥、肉泥以增加血红素铁。另外也要同时补充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最好在饭后立即吃,促进铁吸收,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医药应用

  血红素铁片

  【用法用量】每日1次,每次2片,儿童酌减;嚼服或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不宜超过推荐量或与同类营养素补充剂同时食用

  【有效期】24个月

  【贮藏方法】置阴凉干燥处

  【保健作用】具有补铁的保健功能。

  【适宜人群】需补铁者

强化资料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而在世界上肉类消费量很少的贫穷地区摄入的主要是植物来源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低,容易发生缺铁现象,出现缺铁性贫血。铁强化剂可分为血红素铁强化剂和非血红素铁强化剂,我国使用的大多数都是非血红素铁强化剂,即亚铁离子制剂,也批准了一些血红素铁强化剂,如铁卟啉,另外,GB1488094规定铁源可采用从猪血中提取的氯化高铁血红素,即氯化血红素,氯化血红素是血红素稳定的体外存在形式。附上血红素和氯化血红素的分子式。

制法简介

  由血红蛋白用蛋白酶处理后,分离而得。一般以猪血为原,也可用鸵鸟血等其他动物血为原料经离心分离分去上层血清层,以下层红细胞为基料,用酶法、等电点法、羧甲基纤维素法、醋酸钠法、鞣酸法、超声波法等提取后喷雾干燥而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