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蠲痹汤

2022-07-09 21:31:54 百科资料

方 名:蠲痹汤(袪风之剂)

总 结:风痹

编 号:017

组 成:羌活 独活 肉桂 秦艽 海风藤 桑枝 当归 川芎 乳香 木香 甘草

主 治:治中风身体烦痛,项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举动艰难。

归 经:此足太阴厥阴药。

  • 中文名称 蠲痹汤
  • 组成 羌活 独活 肉桂 秦艽 海风藤等
  • 主治 治中风身体烦痛,项背拘急等
  • 归经 此足太阴厥阴药。

方义

  (1)辛能散寒,风能胜湿,防风、羌活,除湿而疏风。

  (2)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黄耆、炙草补气而实卫。

  (3)当归、赤芍:活血而和营。

  (4)姜黄理血中之气,能入手足而袪寒湿。

  煎服法:加姜枣煎。

蠲痹汤介绍

  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羌活1钱 独活1钱 桂心5分 秦艽1钱 当归3钱 川芎7分 甘草(炙,5分)海风藤2钱 桑枝3钱 乳香(透明者,8分)木香 8分

  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主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者。

  风气胜者,更加秦艽、防风;寒气胜者,加附子;湿气胜者,加防己、萆、苡仁。痛在上者,去独活,加荆芥;痛在下者,加牛膝;间有湿热者,其人舌干、喜冷、口渴、溺赤、肿处热辣,此寒久变热也,去肉桂,加黄柏三分。

  风痹,又名行痹、走注。指风寒湿邪侵袭肢节、经络,其中又以风邪为甚的痹证。「蠲」者,有免除之意,去之疾速也。本方有益气活血之功,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服之可使风痹之证得以迅速免除,故名「蠲痹汤」。

其他药方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 赤茯苓 黄耆(去芦) 片子姜黄 羌活各45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身体烦疼,项背拘急,或痛或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蠲痹汤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四。

  【组成】当归(去土,酒浸一宿) 羌活(去芦头) 姜黄 白芍药 黄耆(蜜炙) 防风(去芦头)各45克 甘草15克(炙)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风温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蠲痹汤

  【药物组成】当归(去芦,酒浸)半两,羌活半两,甘草半两(炙),白术(炒)1两,芍药1两,附子(生,去皮脐)1两,黄耆(蜜炙)3钱,防风(去芦)3钱,姜黄3钱,薏苡仁3钱。

  【处方来源】《魏氏家藏方》卷八。

  【方剂主治】气弱当风饮吸,风邪容于外,饮湿停于内,风湿内外相搏,体倦舌麻,甚则恶风多汗,头目昏眩,遍身不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加生姜5片,枣子1个,漫火煎至1盏,取清汁服,不拘时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