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虫

蠢虫,读音为chǔn chó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愚蠢的畜生。
- 中文名称 蠢虫
- 拼音 chǔn chóng
- 来源 《水浒传》
- 释义 愚蠢的畜生
简介
蠢虫 蠹虫
拼音:chǔn chóng
别名:dǔ chóng
咬器物的昆虫。又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 蠹虫遍布我国南北各省区,危害马尾松、赤松、华山松、油松、樟子松、黑松等。以成虫和幼虫蛀害松树嫩梢、枝干或伐倒木。凡被害梢头,易被风吹折断。该虫在广州白云山景区危害马尾松甚烈。
基本信息
外文名称:Moth
形状:椭圆形
颜色:全体黑褐或黑色
分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是否伤害:被动或主动
所属科类:鞘翅目,小蠹虫科
食物:木头
形体特征
松纵坑切梢小蠹属鞘翅目,小蠹虫科。成虫体长3.5~4.5毫米,椭圆形,全体黑褐或黑色,具光泽密布刻点和灰黄色茸毛。头部半球形,黑褐色,额中央有一纵隆线;复眼卵圆形、黑色;触角黄褐色,端部膨大呈锤状。前胸背板近梯形,前狭后宽。鞘翅棕褐色,基部与端部的宽度相似,长约为宽的3倍,其上有由刻点组成的明显行列,斜面上第二列间部凹陷,小瘤和茸毛消失,雄虫较雌虫显著。卵淡白色、椭圆形。幼虫体长5~6毫米,乳白色,无腹足,体粗壮多皱纹、微弯曲。蛹为裸蛹,长约4.5毫米,白色。
种群分布
蠹虫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国内淮河以南各省区均有发生。多发生在枝干或伐倒木、仓储粮仓、、器材库,危害稻谷、薯干及竹木器材等。蠹虫遍布我国南北各省区,危害马尾松、赤松、华山松、油松、樟子松、黑松等。以成虫和幼虫蛀害松树嫩梢、枝干或伐倒木。凡被害梢头,易被风吹折断。该虫在广州白云山景区危害马尾松甚烈。
生活习性
生 活 史 及 主 要 习 性: 每年繁殖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南北方各异。在南方,成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离开越冬处,侵入松枝梢头髓部补充营养,以后在健康的树梢、衰弱树或新伐倒的树木上筑坑、交配、产卵。在杭州观察,卵于4月中旬孵化,幼虫孵出后即行蛀食为害,形成坑道,坑道为单纵坑,在树皮下层,微触及边材,坑道长一般为5~6厘米,子坑道在母坑道两侧,与母坑道垂直,长而弯曲,通常10~15条。幼虫期约1个月。5月中旬化蛹,蛹室位于子坑道的末端。5月下旬到6月上旬出现新成虫,再侵入新梢进行补充营养。成虫在梢枝上蛀入一定距离后随即退出,另蛀新孔,在1条枝梢上侵入孔可多达14个。
防治方法
在防治措施上,为了便于围剿,在虫害普查基础上,先从外围向虫源地进行。新感染木、衰弱木坚决清除。被害木清除是消灭蠹虫的首要选择。
1、砍伐受害木,减少虫害危害,对已严重受害的衰弱木或枯立木,立即伐除,并进行必要的除害处理。
处理方法:一是整株树连根刨出;二是去掉侧枝、树根、烧毁;三是把树干截成3米长的段木;四是挖一个1米深,2米宽,4米长的坑;五是把树干(段)放进去用磷化铝3g/m熏蒸(用0.12mm厚塑料薄膜封住)(3-5天);五是把树段木取出,刮除树皮,把树皮烧掉。
2、树干药剂防治,对受害轻微的油松,采取树干、枝周围(从上到下)喷打农药防治,农药选用40%氧化乐果或毒锌等强内吸剂,同时加入渗透剂,浓度为100-200倍液,喷药时间为早上9点以前,下午5点半以后,遇到刮风下雨时不要喷打,同时做好周围林木的保护工作,因农药浓度大,防止烧伤周围树木。喷药时做好人的防毒工作。
3、树干基部撒药防治,清除树干基部周围0.5-0.8米范围内的杂草,撒施辛拌磷等可湿性粉剂,浅翻树盘,杀死越冬成虫。
4、全面喷药防治,对所有油松、侧柏、白皮松喷打一遍农药,农药选用40%氧化乐果、毒锌或菊脂类农药,使用浓度比说明书稍大一点如用40%氧化乐果,浓度800-1000倍。防治成虫侵入或杀死成虫。
5、饵木诱杀。有虫株率低于2%时,可设置饵木诱杀,方法是:在优势种或先锋种杨飞入侵前,采伐少量衰弱木作饵木,设置方法采用原条或原木,饵木数量以800m放1-2根为宜,待新的子坑道出现幼虫前未化蛹时,在6月至7-8月将饵木予以剥皮,歼灭幼虫。
图片



解释
出自:《水浒传》第十九回:“ 阮小二 (把 何观察 )提将上岸来,指着骂道:‘你这廝,是 济州 一个诈害百姓的蠢虫!’”
释义:1.詈词。愚蠢的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