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汉语成语,读音为róng huì guàn tōng,意思是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出自《朱子全书》。
- 中文名称 融会贯通
- 拼音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指融合多方面的道理,得到领悟
- 近义词 举一反三
- 反义词 望文生义
成语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融合多方面的知识道理,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成语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在学习上。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示例
要没有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
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
成语辨析
[正音] 会;不能读作"kuài"。
[辨形] 融;不能写作"荣";会;不能写作"汇"。
[辨析] 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都可形容在学习上能够领会;理解。但融会贯通的语义范围比"举一反三"大;指将各方面知识都能汇聚起来;得到透彻理解。而"举一反三"只是反映由一类事物推得其他事物。
相关信息
融会贯通是一种学习者可以做到知识迁移的状态。即,表面上并不完全同类的知识具有某种共性,学习者从中掌握了不同门类甚至不同领域知识的共通性,从而将一个领域更深的理解转移到另外的领域当中。我认为,这样就算是知识的融会贯通了。
那么如何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每个门类或者某个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能从中抽象出共通性的理性知识,进而将其储存在记忆当中。然后再进行其他门类的学习和思考,进而抽象另外的共通性。当学习者发现抽象出的东西中具有某种共性的时候,进而就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一种领域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迁移到另外的领域。这就完成了知识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