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窦炎

- 挂什么科 耳鼻喉科
- 哪些症状 头顶部疼痛、失眠、记忆力下降、嗅觉减退
- 好发人群 游泳爱好者
- 需做检查 蝶窦CT、鼻内窥镜检查
- 引发疾病 上颌窦炎、脑膜炎
病因
蝶窦位十蝶骨体内,居于鼻腔的最后上方。恰在头颅的正中央。蝶窦左右各一。其中隔扳常青偏向,故两侧大小并不相同。有时一侧并未发育而缺如,蝶窦位置既深且高。窦口亦不大,所蹦引起蝶窦炎的机会较少。蝶骨是颅底的一部分。蝶窦的上壁、后壁和侧壁直接与颅脑的重要组织接触,严重的蝶窦炎常可影响它们。蝶窦单独发病极少,发病时症状也不啊显。常与后组筛窦同时发病,因此临床上极易忽视而被漏诊。发病机制
由于蝶窦位置较深,过去鼻镜检查照明不足,看不到其开口情况,再加蝶窦炎的症状不明确,因而认为蝶窦炎的发病率是最低的。近年来由于冷光源鼻内窥镜的问世,可以利用各种视角,以提高其鼻内各处的照明度和可见度,克服了视野的限制,因而蝶窦炎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
症状
多发群体疾病患者(本身患有鼻腔疾病)、游泳爱好者、特定职业(交警、教师等)、其他。
疾病症状
蝶窦炎的重要症状是头顶或枕部钝性疼痛,或反射到额部、颞部甚至耳乳突部。鼻涕并不多,因为都从后鼻孔流出,患者常常感到鼻后有涕,并不断抽嗳匣咳嗽。蝶窦炎常有限球后疼痛,还有失眠、健忘、精神委靡、眩晕等症状。蝶窦邻近嗅区,使嗅觉减退,蝶窦炎病变多在鼻后部,由于常与筛窦炎并发,区别很难。只有x线摄片可以明确诊断,并可见蝶窦的大小和形态。急性期以消炎为主,慢性者可作鼻甲部分切除,以改善引流,若无好转,可进行蝶窦冲洗或蝶窦口扩大木。
检查
检查:传统检查方法是在鼻腔表面麻醉后,将长鼻镜伸入鼻腔,向外推开中鼻甲,有时可见蝶窦口有脓性分泌物,嗅裂亦有脓液,蝶筛隐窝粘膜充血,咽后壁粘膜充血增厚,可见后鼻孔处有脓液。但因照明度较差,不易观察。 纤维光导鼻内窥镜检查可见上鼻道和蝶筛隐窝处粘膜水肿,息肉样变,并有脓性分泌物,蝶窦口处可能有息肉阻塞,收缩后可见粘膜充血和脓性分泌物。因为此法可见度高,病变不难发现。鉴别
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额窦炎、慢性筛窦炎相鉴别并发症
由于鼻窦内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各窦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温暖、湿润,适合霉菌生长。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功能降低时,霉菌很容易入侵并乘机迅速生长,也就形成霉菌性鼻窦炎。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2.应积极治疗急性鼻炎和牙痛。
3.及时彻底治疗鼻腔的急性炎症和矫正鼻腔畸型,治疗慢性鼻炎。
治疗
药物疗法:负压置换术;麻黄素;抗生素;皮质类固醇;酶制剂;蝶窦冲洗法;蝶窦开口扩大术;蝶窦前壁凿开术。蝶窦炎穴位按摩治疗
1、揉捏鼻部 用手指在鼻部两侧自上而下反复揉捏鼻部5分钟,然后轻轻点按迎香(鼻唇沟中,平鼻翼外缘中点处)和上迎香(鼻唇沟上端尽头各)各1分钟。每天用手指推迎香穴36~100下
2、推按经穴 依序拇指交替推印堂(两眉中间)50次,用手的大鱼际从前额分别推抹到两侧太阳穴(外眼角与眉梢连线中点)处1分钟,按揉手太阴肺经的中府(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合谷(在一、二掌骨间,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各1分钟,最后按揉风池(颈后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相交处凹陷中)1分钟。
3、提拿肩颈 用手掌抓捏颈后正中的督脉经穴,以及背部后正中线两侧的经穴,自上而下,反复4-6次。再从颈部向两侧肩部做提拿动作。重占提揉肩井穴(两手交叉搭肩,中指尖下处),做3分钟,按揉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分钟。
4、揉擦背部 用手掌在上背来回摩擦按揉,感觉到皮肤透热时为度。
以上按摩手法每天做1次,10次为一疗程。
5.按揉脚下 按揉脚下的肺、气管、支气管、呼吸道、肾上腺和脾反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