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蝮蛇木瓜胶囊

2022-07-05 22:03:52 百科资料
蝮蛇木瓜胶囊功能主治是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治风湿痹痛时一般用于腰膝酸痛者居多,常与虎骨等配用。为治吐泻转筋之要药。用于暑湿霍乱,吐泻转筋之症,可配伍薏苡仁、蜇砂、黄连、吴茱萸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又为治脚气肿痛要药,可配伍吴茱萸、紫苏、槟榔同用。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蝮蛇木瓜胶囊主要成份

  蝮蛇、木瓜、制川乌、制马钱子、僵蚕、全蝎、虎骨草、苍术、麻黄、藏红花、枸杞子等

独家升级配方,第二代风湿精品

1.蝮蛇(蝮蛇肉)

  [处 方 名] 蝮蛇肉。

  [来 源] 蜊蛇科物蝮蛇之唾液及去内脏之全体。

  [性 味] 甘、温。有毒。

  [功 效] 祛风,攻毒。

  [成 分] 含多种酶,如精氨酸酯酶、精氨酸酰酶等,出血因子。

  [药 理] 对S37、S180、肝肉瘤、ECA等均有抑制作用。体外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应 用] 适用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等,亦用于治疗癌症疼痛。

  (1)用于气滞血瘀、瘀毒内阻的中晚期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等,症见心下痞块坚硬,胀满疼痛,吞咽困难,甚则反食,呕吐痰涎等。

  (2)用于瘀血阻络的中晚期骨肿瘤,或肿瘤骨转移,出现癌性疼痛,骨节酸楚等

  2.木瓜 能疏通经络,驱风活血,有强壮、兴奋、镇痛、平肝、和脾、化湿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乱转筋,脚气水肿,湿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风湿性关节痛。

  【性味】酸,温。 【归经】归肝、脾经。

  具有消食,驱虫,清热,祛风的功效;

  性味功能:甘、酸、温。消食健胃、疏筋通络。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乳汁缺少、关节痛疼、肢体麻木等症。如鲜番木瓜250克、猪蹄1个,熬汤服,治乳汁缺少;番木瓜150—250克,鲜食,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

  1.舒筋活络。用于湿痹引起的肢体拘挛疼痛,本品能祛湿邪,解拘挛,舒筋络。

  2.和胃化湿。本品气香能醒脾和胃,味酸能生津空运舒筋,常用于治疗胃失和降的呕吐、疼痛、泄

  3.制川乌

  【来源】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净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舌感。

  【含量测定】取本品中粉10g,精密称定,照酯型生物碱测定法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醚50ml”起至“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用乙醇-氯仿(3:1) 的混合液代替乙醚。残渣加混合液5ml使溶解并蒸干,再加乙醇5ml使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15ml、水15ml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滴定至黄色。每1ml硫酸滴定液(0.0lmol/L)相当于12.9mg的乌头碱(C34H47NO11)。

  本品含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少于0.20%。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同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用法用量】 1.5~3g。宜先煎、久煎。

  【注意】孕妇慎用;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4.马钱子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飞鸿集》)、火失刻把都(《纲目》)、苦实(《本草原始》)、马前、牛银(《本草求原》)大、方八(《中药材手册》)

  【处方名】:马钱子、马前子、生马钱、制马钱、炙马钱子、制马钱子、砂炙马钱子、油炙马钱子、水炙马钱子等

  处方中写马钱子、马前子均指生马钱子。为原药去杂质及毛茸研末入药者。毒性特大,用须格外小心。

  砂炙马前子或称炙马前子。为净马钱子用砂子炒至膨胀内部棕黄色时取出入药者。毒性减小。

  油炙马钱子又称油马钱子。为净马钱子在植物油中炸至膨胀内部棕黄色时取出入药者。毒性减小。

  水炙马前子为净马钱子用水煮沸,水浸后切片晾干入药者。因水煮温度低,不能大大减少其毒性,用量宜小。

  制马前子为砂炙、油炙、水炙马前子的统称。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10~13m。叶对生,有柄;叶片广卵形,先端急尖或微凹,全缘,革质,有光泽,主脉5条,罕3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近无梗;花萼先端5裂;花冠筒状;雄蕊5,无花丝;子房上位,花柱长与花冠相近。浆果球形,直径6~13cm,成熟时橙色,表面光滑。种子3~5粒或多,圆盘形,密被银色茸毛,种柄生于一面的中央。

  【药材性状】:种子扁圆纽扣状,常一面微凹,另面稍隆起,直径1.2~3cm,厚3~6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密生匐伏的银灰色丝状茸毛,由中央向四川射出;底面中央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边缘有微尖突的珠孔。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叶脉5~7条。无臭,味极苦。

  【产地】:马钱:印度、越南、缅甸、泰国、斯里兰卡 (云南马钱:云南)

  【采收加工与储藏】:采制9~10月,摘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附着的果肉,晒干。用砂烫去毛后,研粉用。

  【炮制方法】:马钱子粉:取沙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马钱子,炒至呈深黄色并鼓起,取出,筛去砂子,刮去毛,研粉。油马钱子:取拣净的马钱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捞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另取麻油少许,置锅内烧热,加入马钱子片,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纲目》:“或云以豆腐制过用之良,”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①《纲目》:“苦,寒,有毒。”②《本草原始》:“味苦,寒,大毒。”归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麻木瘫痪,重症肌无力等。

  【用法用量】:内服:炮制后入丸、散,日服0.3~0.6g(大剂量0.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浸水、醋磨、煎油涂敷,或熬膏摊贴。

  禁忌

  不宜生用、多服久服;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过量中毒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本草经疏》:“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慎勿用之。”毒性马钱子含有番木鳖碱,成人用5~10毫克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毫克可致死亡。曾报道用马钱子治疗白喉总剂量达50.54毫克时,引起中毒。亦有服九转回生丹(主要成分为马钱子与地龙)而致中毒或马钱子7粒中毒致死的病例。

  中毒症状

  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躁、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

  5.僵蚕(天虫、白僵蚕、僵虫)

  【炮制】僵蚕 淘洗后干燥,除去杂质。

  炒僵蚕 取净僵蚕,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黄色。

  【性味与归经】 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1)熄风解痉:用于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抽搐,常配天麻、全蝎。并用于风热头痛及皮肤痒疹。(2)化痰散结:用于瘰疬、扁桃体炎、腮腺炎。

  (3)偏正头风、夹头风,两太阳穴痛:用僵蚕末,葱茶调服一匙。

  (4)突然头痛:僵蚕末每日二钱,熟水送下。【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6.全蝎,又名钳蝎、全虫、蝎子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研末入丸、散,每次0.5-1g;蝎尾用量为全蝎的1/3。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

  风湿顽痹。本品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可用全蝎配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温酒送服,对减轻疼痛有效,如全蝎末方(《仁斋直指方》);临床亦常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僵蚕和全蝎,同为虫类药物,两者均能祛风解痉,常用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等证,但全蝎味甘,其止痉作用较僵蚕强,并有毒,可攻毒散结;僵蚕味咸,入肺经,能祛风化痰,而无毒,具化痰散结消肿之功。

  7.虎骨草

  【性味】微苦辛,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祛湿消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性 味〕甘、微苦、性凉。

  8.藏红花

  【炮制】拣去杂质,并除去黄色毛须。 【归经】入心、肝经。【性 味】甘、微苦、性凉。【功用主治】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调经、止痛、用于清肝热、血瘀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内外出血、肺炎、身体衰弱、培元健身,是肝病良药〔用法用量〕配伍或单用,单用泡酒。白酒500ml,藏红花4g,浸泡一周常饮。 〔贮 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9.苍术

  类别:化湿药

  别名:赤术、青术、仙术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应用】

  1. 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寒湿白带,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治湿阻脾胃,而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腻厚浊等症

  2.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与羌活独活等同用。

  3. 用于风寒表证。

  4. 用于夜盲、眼目昏涩。与猪肝或羊肝等配伍同用。

  附注:同属植物北苍术A. chinensis ( DC. )Koidz.的根茎同作苍术入药。

  【用法用量】煎服,3~9g。

10.麻黄

  【处方名】麻黄,策敦木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应用】

  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3. 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用量用法】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注意事项】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

  蝮蛇木瓜胶囊适应人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增生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颈肩腰腿痛、四肢麻木、关节肿胀、关腔积水、妇女产后风 及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人群.

  功能特点:祛除风湿、追风撵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 大排周身湿寒气,通调周身气血活血化瘀,大补周身元气,强筋健骨.

  服用方法:每日晚饭后服3到4粒(热开水冲服,黄酒、白酒冲服效果更好)

  服用蝮蛇木瓜胶囊注意事项:1.高血压患者,年老体弱者减半服用

  2.精神病、肝炎、肺结核、哮喘、孕妇、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服后避风寒,禁止高空作业。

  4.如有不适,冷水或绿豆汤解除。

  5.禁食猪肉、海鲜、西瓜等寒食。

  6.服用1月后,停服3-4天。

正确认识中药的副作用

  可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吃中药如何减少副作用《神农本草经》中,将具有毒副作用的中药与一般药物明显区分,并指出了对中药的炮制原则。

  一个胃病患者,当身体的其他病需要服苦寒药时,这时如果不照顾脾胃,也许在其他病痊愈之时,胃痛反而加重了,可以说这也是中药的副作用。

  寒凉药虽能清热,但易伤阳;热性药虽可祛寒,但能耗阴;攻伐药固可祛邪,但能伤正气;滋补药固能扶正,但能恋邪。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炮制、配伍、减轻药量、改进用药方法等以减少药物的偏性,同时要掌握药物的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中医所说十八反、十九畏等也是防止中药毒副作用的有关论述。

中药中的十九畏和十八反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深于相恶性”,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药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中药的过敏反应

  西药引起过敏经常听到讲,中药也能过敏吗?”这样的咨询并不少。肯定的回答是: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现已知许多花粉(如槐树花、柳树花、椿树花、菠菜花等)是重要的过敏源,花粉之间具有共同的抗原,尤其同科属花粉,它们之间可发生交叉反应。据目前了解,菊科、蒿科、豕草科属花粉均具有强力的共同抗原,多数是酸性蛋白质,分子量大于10000,其抗原活性取决于完整的蛋白质结构。这些花都是植物类的中草药。中草药过敏反应可有各式各样的表现,产生机理不完全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致敏的中草药已有100多种。

  1)中草药:穿心莲、黄柏、黄连素、黄连素粉、鸦胆子、黄芩甙、黄羊素、紫草、紫珠草、蒲公英、槐花、胖大海、灵芝、一见喜、川贝、大黄、大蒜、大青叶、千里光、马鞭草、代赭石、五味子、天花粉、双花、丹参、毛冬青、艾叶、白蒺藜、仙鹤草素、乌贼骨、地龙、红花、当归、冰片、苦参、板兰根、制斑素、鱼腥草、青蒿、茶泡、一点红、入地金牛、三尖杉总碱、大青蝗、大仙子、山熊胆、心宁针、四季青、卤碱、全叶青兰、松塔、莽草、柳枝、紫云英、野萝卜、蓖麻子、鹿茸、满山香、楮树、鼻炎灵、壁虎素、蟾蜍、五味子、人参、地龙针、大腹皮、几节茶、熟地、马勃、柴胡、柞蚕蛹、肿节风、三七注射液、酸枣仁、龙眼肉、莲子肉、倒头莲、黑矾、玉胶、益母草、葛根、乳香、没药、牡蛎、瓦楞子、小茴香、莳萝椒、筋骨草等。

服中药的禁忌

  服用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四种:

  (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

  (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4)中药汤剂禁忌过夜服用:因为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如清代章杏云所著《调疾饮食辨》一书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所以,病人服中药时有些食物应忌服。

  如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证”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蜂蜜反生葱;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等。这说明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满意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例如,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少吃“发食”如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

  “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祖国传统中医称之为“痹症”,

  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以筋骨、肌肉、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等主要表现的病症。

  《素问:痹论》指出:“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痹也。”

  《医宗必读,痹》对痹症治疗做了很好的概括,提出了采用袪风、除湿、散寒、

  补气、活血养血的治疗方法。

  风湿特效“仲景人蝮蛇木瓜胶囊”运用了这一治疗方法成功研制,彻底攻克了风湿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难题。给无数风湿、类风湿、骨病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幸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