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黍

蜀黍是高粱原变种,是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及种子。中国各地均有栽培。蜀黍宜下地,春月播种,秋月收之。茎高丈许,状如芦荻而内实,叶亦似芦,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红黑色,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粘者可和糯称酿酒作饵;不粘者可以作糕煮粥。其谷壳浸水色红,可以制作红酒。蜀黍酿酒没有其他干扰味道,适合酿造中国白酒,中国白酒中质量最高的品牌几乎都是主要用高粱(蜀黍)酿造的。(有些地方也将玉蜀黍(玉米)简称蜀黍。)
- 中文名称 蜀黍
- 别名 高粱、木稷、荻粱、乌禾、芦檫、茭子
- 拉丁学名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 二名法 Sorghum bicolor
- 界 植物界
形态特征
蜀黍(shǔ shǔ)是一年生草本。秆较粗壮,直立,高3-5米,横径2-5厘米,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0-70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白粉,两面无毛,边缘软骨质,具微细小刺毛,中脉较宽,白色。圆锥花序疏松,主轴裸露,长15-45厘米,宽4-10厘米,总梗直立或微弯曲;主轴具纵棱,疏生细柔毛,分枝3-7枚,轮生,粗糙或有细毛,基部较密;每一总状花序具3-6节,节间粗糙或稍扁;无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5-6毫米,宽3.5-4.5毫米,基盘纯,有髯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具毛,初时黄绿色,成熟后为淡红色至暗棕色;第一颖背部圆凸,上部1/3质地较薄,边缘内折而具狭翼,向下变硬而有光泽,具12-16脉,仅达中部,有横脉,顶端尖或具3小齿;第二颖7-9脉,背部圆凸,近顶端具不明显的脊,略呈舟形,边缘有细毛;外稃透明膜质,第一外稃披针形,边缘有长纤毛;第二外稃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具2-4脉,顶端稍2裂,自裂齿间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长约14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离,柱头帚状。颖果两面平凸,长3.5-4毫米,淡红色至红棕色,熟时宽2.5-3毫米,顶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长约2.5毫米,小穗线形至披针形,长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红棕色;第一颖9-12脉,第二颖7-10脉。花果期6-9月。染色体2n=20。
生长习性
蜀黍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上均可获得产量,其中以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的壤土为最好。
分布情况
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
主要价值
药用
化学成分:幼芽、果实含p-羟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产生p-羟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性味:味甘、涩,性温。
营养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烟酸等。
功效:能益脾温中,涩肠止泻。蜀黍佛焰苞能清热止血,治一切失血之病。蜀黍根能利小便,以及膝痛,脚跟痛。
文献摘录
①《纲目》: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功同。
②《四川中药志》:益中,利气,止泄,去客风顽痹。治霍乱,下痢及湿热小便不利。
经济价值
制酒精和糖
蜀黍茎秆汁液富含糖分。糖含量达16%~18%。最高可达20%-22%。茎秆既可制糖,还可用来生产酒精。利用蜀黍茎秆作原料生产酒精,具有原料成本低,加工生产省工、省时,设备简单,酒精产出率高的优点。
生产饲料
蜀黍茎秆营养丰富,是极佳的牛、羊饲料。利用蜀黍茎秆制取酒精后的酒糟,还可用于生产饲料.饲喂的牛、羊增重快,奶牛产奶量和奶的品质均明显提高,还可明显降低肉、奶的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
造纸材料
纤维长是非木质纤维原料的关键指标,蜀黍茎秆平均纤维长等指标优于芦苇、麦草、稻草和玉米秸秆,是良好的作造纸原料。
经济效益
种植蜀黍比种植玉米、大豆的效益高,产值可提高20%左右。种植蜀黍,每公顷可产高粱籽粒4.5 吨,产值4 500元;茎秆平均产量80吨,产值可达6400元,两项合计10 900元。而且实行了订单农业后,企业收购甜高粱茎秆,使农民增收有了保证。
栽培技术
种好蜀黍的目的不仅在于收获籽粒,更重要的是收获富含糖分的茎秆。蜀黍适应性很强,为了得到高产,必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所以,应满足蜀黍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严格规范蜀黍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才能获得高产。
播种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可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和保证甜高粱生产的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做好产前整地保墒和种子处理,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及时播种,做到1次播种。保证全苗。蜀黍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10℃,在生产上把5cm土层的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左右作为播种的温度指标,在北方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下旬。播种过早,地温低,出苗慢,容易粉种和烂种.影响出苗率;播种太晚,土壤墒情差,造成出苗不齐、不全,而且影响蜀黍正常生长。在生产上做到低温多湿看温度,干旱无雨抢墒播种。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对出苗影响很大。蜀黍种籽较小,芽鞘偏短,顶土能力较弱,对播种深度要求较严格。播种过浅,种子落在干土上,水分不足,不能出苗;播种过深,出苗时,种子根茎相应伸长。消耗较多的养分,幼苗也较弱小,尤其是播种后灌水,土壤板结,幼苗出土难,以致不能出苗。必须严格掌握适当的播种深度,沙壤土以4cm为宜,粘土以3cm为宜,春播时如温度较低,直播时可稍深。
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等情况确定播种量。蜀黍种子较小,千粒重在20~25 g,考虑到田间出苗率及病虫害等的影响,一般每公顷播种量为7.5~11.25 kg,整地质量不好的地块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播景。
镇压保墒。播种后为确保出苗率,要进行镇压,墒情较差时,播种后应立即镇压,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土壤水分较多时,播种后应隔1~2 d等到水分适宜时再镇压;出苗前如遇降水造成田块板结时,用轻型钉齿耙进行耙地,破除板结,深度以不超过播种深度为宜,以免造成土壤干燥而影响种子发芽。
查苗、补种、移栽。做好查苗、补种和移栽工作,每公顷株数要保证在9万株以上。
田间管理
3.1 前期。重点是促进根系发育。培养壮苗。幼苗3~4片叶时进行间苗,5叶时可定苗.间苗定苗可1次完成。要注意去掉病、小、弱苗,留苗均匀,做到1次等距定苗。铲前深松趟地。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1犁。
3.2 中期。重点是以促为主,使植株生长健壮。蜀黍拔节以后是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也最大,如肥水不足会造成植株营养不良。头遍铲趟之后,每隔10~12d铲趟1次,做到蜀黍生育期铲趟3次。拔节前6~7片叶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50 kg。在拔节至抽穗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
3.3 后期。重点是增强根系活力,以根保叶,促进有机物质向穗部转移,力争粒大饱满,提早成熟。此时应及时灌水,以保持后期有较大的绿叶面积。为满足甜高粱后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要进行叶面施肥,以提高植株糖分,促进早熟,增加粒重。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丰产素等。8月中旬,拔大草1~2次,做到不砍株、不伤根。结合拔大草,进行蜀黍打底叶,去掉底部干叶和黄叶,使其通风透光,促进早熟,增加蜀黍籽粒成熟度。
收获
蜀黍在整个生育期营养成分和产量都在不断变化,及时收获对保证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蜀黍收获时间在籽粒蜡熟后期收获,一般在9月末至10月中旬,应注意保证收获质量。收获时要捆小捆,码小码,立码晾晒,避免蜀黍霉垛。蜀黍籽粒单运、单放、单脱粒、单品种交售,确保其不与普通高粱混杂,以确保种子纯度。
虫害防治
高粱蚜虫。7月中下旬发现高粱蚜虫危害时,施用2.5%溴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5000~8000倍液;每公顷施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300 g对水450~750 kg于发生期对植株进行喷雾防治。
高粱条螟。产卵盛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对20kg,每株10ml灌心;开花后,用敌杀死1200倍液喷施于穗部,即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