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蛙与牛斗

2022-06-29 18:53:39 百科资料

明·冯梦龙《广笑府》,同时也是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

  • 中文名 蛙与牛斗
  • 外文名 A frog fight with a cow
  • 嫉 嫉妒,恨
  • 逾 超过,胜过
  • 谓 对……说

原文

  蛙于草中,视牛渐近,庞然①大物也,嫉②之。遂吸气鼓③腹,欲逾④于牛,谓⑤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⑦远矣!"蛙怒⑧,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⑨,又吸气鼓腹,须臾⑩,腹裂⑩①而死。牛历⑩②其旁,践蛙尸于泥中。

  此谓⑩③不自量力者也。

译文

  一只青蛙在草丛中,看见牛慢慢地靠近,牛是一个庞然大物,青蛙十分嫉妒它。于是青蛙就吸入空气鼓起肚子,想要超过牛,它对它的伙伴说:"我的肚子渐渐变大,像牛吗?"伙伴说:"差远了。"青蛙恼怒,又吸入空气鼓起肚子,说:"现在怎么样?"(伙伴)说:"和前面没有区别。"青蛙突然跳了起来,再次吸入空气鼓起肚子,不一会儿,青蛙因为肚子爆裂而死了。

  牛经过青蛙的旁边,把它的尸体踩进了泥土中。这青蛙真是不自量力啊。

注释

  1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庞然:高大的样子。

  2嫉:嫉妒,恨。

  3鼓:让……胀大,让……鼓起来。

  4逾:超过,胜过。

  5谓:对……说。

  6稍:渐渐地。

  7去:相差。

  8怒:生气。

  9暴起:突然跃起。暴:突然。

  10须臾:一会儿。

  11裂:撑爆。

  12历:经过。

  13谓:叫做,称为。

寓意、启示及道理

  寓意:凡事要自己量力而行,最终只有自己尝到恶果。文中的青蛙就是错误的估计了自己,最后落得个"腹裂"而亡的后果。

  启示:不要盲目攀比,要考虑自己实际情况, 扬长避短。

  道理:只有知己知彼,充分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然后有的放矢,以及之长攻敌之短,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否则不仅不能战胜敌人,反而会使自己陷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作者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文言知识

  1.稍:文言中的"稍"多作"渐渐地"解释,很少解释为"稍微"。上文"吾腹稍大"中的"稍",即指"渐渐地",意为:青蛙的肚子渐渐地胀大。又,"此人稍长即去家",意为:这个人渐渐地长大了,便离开家。

  2. 须臾:"须臾"相当于一会儿。上文"须臾,腹裂而死",意为:一会儿,青蛙的肚皮裂开而死了。在文言中"须臾"的同义词有"顷"、"俄顷"、"旋"、"移时"、"须斯"等。

运用手法

  《蛙与牛斗》描写蛙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答:运用了4种描写手法,分别是: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而且本文还运用了表现手法:议论。

  分点概述:

  心理描写:"嫉之。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

  语言描写:"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

  动作描写:"蛙怒,复吸气鼓腹。"和"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腹裂而死。"

  侧面描写:"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上。"

  议论:"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