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蛔虫性肠梗阻

2022-07-01 08:27:32 百科资料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蛔虫聚结成团引起肠管机械性的堵塞所致,在非肿瘤性堵塞性肠梗阻中占首位,多为单纯性、部分性肠梗阻。
  • 挂什么科 胃肠外科
  • 哪些症状 脐周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粪便中查见虫卵、腹胀
  • 好发人群 儿童多见
  • 需做检查 粪便寄生虫、血常规、腹部平片、B型超声波检查
  • 引发疾病 营养不良、便秘

病因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是分散、与肠管纵轴平行的,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在蛔虫大量繁殖或在人体发生某些生理改变时,如体温升高、腹泻、肠功能紊乱、过敏性体质以及各种刺激引起的肠蠕动增强或服驱虫药剂量不足等,可诱发蛔虫骚动、聚集、扭结成团,引起肠腔堵塞。造成机械性肠堵塞的蛔虫数量自几十条至几千条不等,有作者报道从一病人肠腔内取出蛔虫2097条。此外,蛔虫的代谢产物刺激肠壁使其发生痉挛亦可促进梗阻的发生。引起痉挛性梗阻所需的蛔虫数量不多,有时仅1~2条。蛔虫团和肠痉挛还可引起肠套叠。

症状

  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时吐出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腹痛多呈绞痛性质。查体时,腹肌紧张不明显,多数病人在脐周或右下腹摸到条索状或香肠样肿块,指压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窜动感,肿块可有轻度移动。晚期可出现完全性梗阻。梗阻的部位多位于回肠末端。

  1.病史 患儿常用蛔虫感染史,如肛门排虫史或呕虫史等。

  2.临床表现 脐周阵发性腹痛和呕吐。查体腹胀不明显,也无明显肌紧张,但腹部可于脐周或右下腹扪及条索状的团块,包块可有变形、可以移动,表面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窜动感;肠鸣音可正常或亢进。晚期可有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3.辅助检查 腹部X线平片上可看到肠腔内成团的虫体阴影,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检查

  1.粪便查虫 留取5~10g粪便,通过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等,可检出粪便中虫卵,若只有雄虫寄生,粪便中查不到虫卵。

  2.血象检查 周围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X线检查 肠内蛔虫扭结成团造成机械性梗阻,加上蛔虫的局部刺激引起痉挛,故X线腹平片影像表现为:

  ①梗阻多发生于小肠低位,且以不完全性梗阻为多,

  ②立位腹片有时在液平面上方可见波浪状或粗颗粒状不平整,密度不均匀影,呈典型“驼峰”征,此多为虫团所致,

  ③大部分病人的腹片上可见各种虫体姿态,或成索条状排列,或蜷曲成团,见到大小相似粗颗粒状虫体断面影,形态不断变化,虫体5~6mm粗,如虫体吞气可见虫体内有线形或点状气影,如虫体吞钡,待病人肠内钡排尽后,则可见许多线形或点状钡影,

  ④虫团在肠管内也可引起痉挛,蠕动紊乱,导致肠扭转,甚至发展至绞窄,坏死,

  ⑤嵌顿在回盲瓣内的蛔虫,由于回盲瓣痉挛,蛔虫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剧烈痉挛痛,X线下可见成束蛔虫被嵌于回盲瓣,

  ⑥如肠坏死穿孔,可在周围气腹或脓肿气腔内见到蜷曲蛔虫影。

  2.B超检查 声像显示:

  ①梗阻以上肠管扩张,管腔增宽,腔内液体,气体积存,多个完全充以液体的扩张肠管形成多囊样表现,液体在肠管内流动,反流活跃,严重梗阻者肠间隙有液体渗出,

  ②肠管内可见蛔虫影像,单条蛔虫呈条带状强回声,可见其在管腔中活动,多条蛔虫常聚合成团,利用B超诊断肠梗阻,可由不同的声影得到辨认,如能与X线检查互补则效果更加理想。

鉴别

  本病需与肠套叠鉴别。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鉴别时要仔细检查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右下腹是否有空虚感,肛门指诊观察指套上是否有果酱样黏液便,以便进一步确诊。而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幼儿及儿童,阵发性腹疼,可有吐、便蛔虫史;腹部包块多在脐周呈条索状或面粉团样,压之可变形;临床很少有便血;患儿在发病前多有驱虫不当史;腹部超声显示肠腔内蛔虫影像。必要时做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并发症

  蛔虫堵塞时间过长,少数病人可发生肠壁缺血、坏死、穿孔等,如肠穿孔是指肠管病变穿透肠管壁导致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的过程,进而引起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体征,严重可导致休克和死亡。应该注意保持腹腔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逆行性感染的发生。

预防

  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进行普查普治。感染率超过70%的地区可集体治疗,降低土地的虫卵密度,以减少传播机会,加强粪便管理,改变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或未洗净的甘薯、胡萝卜等。学校、幼儿园可以定期服用驱虫药,以预防感染,家庭亦可以每隔1个季度给儿童服1次驱虫药,以预防之。

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口服酸性物:蛔虫具有喜碱厌酸,喜温恶寒,遇酸则静,遇辛则伏,遇苦则下等特性,故病情轻微、全身状况好,可服复方乙酰水杨酸(APC)、维生素C,或口服食用醋100g,亦可隔4~6h重复口服。

  (3)药物驱虫:目前多使用复方甲苯达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肠虫清)等新药,效果较满意,但有人主张在梗阻未缓解前应慎用驱虫剂,否则会加重梗阻或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4)中医中药:服用通里攻下的中药如姜蜜汤、乌梅汤等,亦可采用针灸,按摩等使蛔虫团块散开。

  (5)口服油剂:口服豆油、花生油、花椒麻油等植物油口服。

  (6)灌肠:用温盐水或大承气汤滴肛或灌肠,亦能取得一定的疗效。采用空气或氧气灌肠可改变蛔虫生活环境,使蛔虫麻痹而排出体外。但肠溃疡、肠穿孔及老年体弱患者禁用。

  2.手术治疗 若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反而加重,即应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先试用手法挤压,松散蛔虫团,并将其挤入大肠内,日后再行驱虫治疗。若失败,则应行肠管切开取虫。若有肠管坏死,则需行肠切除术。

饮食

  1、蛔虫性肠梗阻食疗方:

  1)中医中药:服用通里攻下的中药如姜蜜汤、乌梅汤等亦可采用针灸,按摩等使蛔虫团块散开。

  2)口服酸性物:蛔虫具有喜碱厌酸,喜温恶寒,遇酸则静,遇辛则伏,遇苦则下等特性故病情轻微全身状况好,可服复方乙酰水杨酸(APC)、维生素C,或口服食用醋100g亦可隔4~6h重复口服。

  3)口服油剂:口服豆油、花生油、花椒麻油等植物油口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