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虽与之俱学

2022-06-30 12:19:00 百科资料

《虽与之俱学》是孟子的一篇文章,讲述的道理是学习与智力无关,必须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作品名称 虽与之俱学
  • 作者 孟子
  • 文学体裁 文章
  • 道理 学习与智力无关,必须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原文

  学弈⑩

  弈秋①,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③,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④将至,思援弓缴⑤而射之,虽与⑥之⑦俱学,弗若⑧之矣⑨,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①弈秋:秋,人名,因善弈,人称弈秋。

  ②通国:全国 。

  ③弈:下棋。

  ④鸿鹄(hú):天鹅。

  ⑤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指箭。⑥与:同。

  ⑦之:(代词)他,指前一个人。

  ⑧弗若:比不上。

  ⑨矣:了。

  ⑩援:拿,取。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俱 一起

译文

  弈秋是在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奕秋的教导;而另一个虽然也在听,心里面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着要拉弓搭箭射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当然不是。

作者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读解

  这里所说的王,赵歧注为齐王,指当时有人怪齐王不明智而孟子不曾辅佐,孟子因此而作解释。

  一暴十寒,或者如俗语所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努力少,荒废多,很难奏效。因此,贵在坚持,责在有恒心。

  世间万事莫不如此。即以生活小事而论,无论是练习写毛笔字,写日记还是练习晨跑,坚持冬泳,真正能够持之以恒的有多少人呢?

  至于孟子所举到的围棋,在他的那个时代也许的确只是雕虫小技,但在我们今天,可已是了不得的盛事了。所谓"旷代棋王",所谓"棋圣",其桂冠已大有与圣人比肩之势。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这在今天,已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古今通则,放之四海而皆准。

读法

  /=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