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情假意
2022-06-26 02:59:45 百科资料

虚情假意,汉语成语,拼音是xū qíng jiǎ yì,意思是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出自《西游记》。
- 中文名称 虚情假意
- 拼音 xū qíng jiǎ yì
- 外文名称 false display of affection;be very nice to...
- 注音 ㄒㄩ ㄑㄧㄥˊ ㄐㄧㄚˇ ㄧˋ
- 出处 《西游记》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那怪巧语花言,虚情假意道:"师父啊,此山西去,有一座清幽观宇,我是那观里的道士。"
明·徐霖《绣襦记·诡代僦居》:"他那识咱虚情假意……真诚君子,岂知奸宄,走头无路,中吾深计。
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八出:一味虚情假意,瞒瞒昧昧,只欺奴善。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在我是虚情假意,你听了一样的难过。
茅盾《参孙的复仇》:"觉得自己太没脸,也觉得人家对他只有虚情假意,所以撒痴撒娇,定要问个明白。"
康笑胤《思君赋》第三章第二节:别瞧他道貌岸然,一本正经,实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扶弱救贫,怜寡惜孤乃虚情假意的表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