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

薏米(学名:Coix chinensis Tod. )又叫:薏苡仁、苡仁、六谷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薏米生于温暖潮湿的十边地和山谷溪沟,海拔2000米以下较普遍。
由于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禾”;在日本,最近又被列为防癌食品,因此身价倍增。薏米具有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特点,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医疗,作用都很缓和。
- 中文名 薏米
- 别称 药玉米,水玉米(东北),晚念珠
- 族 玉蜀黍族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薏苡属多年生植物,茎直立,叶披针形,它的子实卵形,白色或灰白色。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友”。薏米大多种于山地,武夷山地区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一年生草本。秆高1-1.5米,具6-10节,多分枝。叶片宽大开展,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上部,具5-6对雄小穗。雌小穗位于花序下部,为甲壳质的总苞所包;总苞椭圆形,先端成颈状之喙,并具一斜口,基部短收缩,长8-12毫米,宽4-7毫米,有纵长直条纹,质地较薄,揉搓和手指按压可破,暗褐色或浅棕色。颖果大,长圆形,长5-8毫米,宽4-6毫米,厚3-4毫米,腹面具宽沟,基部有棕色种脐,质地粉性坚实,白色或黄白色。雄小穗长约9毫米,宽约5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3-4毫米。染色体 2n=20(Lin et al. , 1985;Wang Z. X. et al. 1984)。花果期7-12月。
生长环境
适于除海洋之外的各种生态环境。
地理分布
中国东南部常见栽培或逸生,产于贵州、四川、云南、辽宁、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印度、锡金、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中国。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适宜栽培烤烟的各类土壤均可种植薏米,生产上常选用灌溉条件较好的河边砂质壤土田地种植薏米。整地方法因种植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两种:
水栽法整地:与稻田整地相同,先灌水溶田,再用机械耕整或畜力犁耙耕整,整平后即可栽插;
旱栽法整地:用人工、机械或畜力耕翻,起垄作畦,畦宽一般为70~80cm,沟宽20~30cm。
种植方法
6月中旬播种,苗床选择肥沃的菜园地,苗龄控制在25~30d。(1)水栽法。一般采用“双龙出海”的方式有水栽插,株行距为15cm×20cm,每丛栽插2~3株苗,每隔2行留30cm区隔,待田水自然落干后开沟,开沟深度为15~20cm,将开沟挖出的泥土培壅到畦上的植株基部。(2)旱栽法。在畦上开双排穴(株距20cm),每穴栽插2~3株苗,栽插时将穴内植株基部附近泥土适度压紧,晴天栽后应浇水保苗,每天1次,连浇3d。
水分
以“湿-干-水-湿-干”相间管理为原则,即采用湿润育苗、干旱拔节、有水孕穗、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收获措施。
授粉
薏米是雌雄同株的异穗植物,同一花序中雄花先成熟,与雌花不同步,往往需异株花粉受精,一般靠风媒即可完成授粉,在开花盛期的上午10~12时,以绳索等工具振动植株使花粉飞扬,这对提高结实率有明显效果。
施肥
薏米植株高大,是需肥量大、耐肥性较强的作物。施肥的方法和数量由薏米的需肥特性和各地的施肥水平与习惯决定,应注意做好基肥和追肥的合理配比。一般基肥用量占60%~65%,穗肥占25%~30%,粒肥占5%~10%。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整地时每667㎡施入腐熟猪牛栏粪1500kg。追肥可使用化肥,在栽后7~10d每667㎡用碳酸氢铵5kg对水500kg浇施提苗。在幼穗分化始期每667㎡用碳酸氢铵 15kg(或尿素6kg)、过磷酸钙10kg、氯化钾5kg对水浇施或结合壅蔸穴施作穗肥,在抽穗始期每667㎡用尿素2~3kg、氯化钾1.5kg浇施作粒肥。
病虫防治
薏米常见的病害有黑穗病(又名黑粉病)和叶枯病,害虫有玉米螟和蚜虫等。黑穗病和玉米螟是主要病虫害,发生普遍,对薏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黑穗病
穗部被害后肿大成球形或扁球形的褐包,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病原菌原坦孢子)。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2)及时彻底清园。入冬后将田块晒干,收集病株残体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并进行冬翻晒土;(3)种子处理。用60℃温水浸种 10~20min,再用布袋包好,置于3%~5%的生石灰水中浸2~3d,或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4~72h,或在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5%拌种,可减少黑穗病发生;(4)药剂防治。薏米扬花结实期间,每667㎡用30%爱苗20ml对水50kg喷雾1~3次(若扬花结实期间天气晴好,用药1~2次,遇阴雨天气则应用药2~3次)。

玉米螟
玉米螟在整个生育期均发生为害,主要为害期为旺长拔节期。可毎667㎡用48%毒死蜱10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
蚜虫
主要在薏米生长中前期发生为害。可毎667㎡用10%吡虫啉25g对水50kg喷雾防治。
叶枯病
感染叶枯病的植株,叶和叶鞘初现黄色小斑,后不断扩大使致叶片枯黄。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抗病能力;发生初期可每667㎡用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ml对水50kg喷雾防治。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可用作粮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作汤均可。夏秋季和冬瓜煮汤,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湿。由于薏米营养丰富,对于久病体虚、病后恢复期患者,老人、产妇、儿童都是比较好的药用食物,可经常服用。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治病,作用都较为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据报道,薏米治病的成份薏苡仁酯,不仅具有滋补作用,而且还是一种抗癌剂,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可用于胃癌及子宫颈癌。薏米的根中所含的薏米醇,除具有上述的薏苡仁酯的作用外,还有降压、利尿、解热和驱蛔虫的效果,适用于高血压、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蛔虫病等。薏米的叶,可煎水作茶饮,其味清香,饮之可以利尿。薏米的常用量为20-30克,病重者可加大剂量至60克。
药用价值
米仁入药有健脾、利尿、清热、镇咳之效。叶与根均作药用。秆叶为家畜的优良饲料。
别名:六谷米、药玉米、薏苡仁、菩提珠。
性味:甘淡、微寒、无毒。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
功效:清热利湿,除风湿,利小便,益肺排脓,健脾胃,强筋骨。
主治:风湿身痛,湿热脚气,湿热筋急拘挛,湿痹,水肿,肺萎肺痈,咳吐脓血,喉痹痈肿,肠痈热淋。
禁忌:孕妇及津枯便秘者忌用;滑精、小便多者不宜食用。
说明:上述功效是指生薏米煮汤服食之而言;若用于健脾益胃,利肠胃,治脾虚泄泻,则需炒熟应用。
食用价值
颖果又称苡仁,味甘淡微甜,营养丰富,含碳水化合物52%-80%,蛋白质13%-17%,脂肪4%-7%,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亚麻油酸占34%,并有特殊的薏仁酯;磨粉面食,为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 米仁入药有健脾、利尿、清热、镇咳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