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月山房

《蔽月山房》诗,王阳明12岁时作。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景仰,更为以后的思考呼应,其中"山高月更阔"更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王守仁没有想很多,但这不失为后人读诗的意识。
- 作品名称 《蔽月山房》
- 作者 王阳明
- 创作年代 1484年
- 作品出处 《王阳明全集》
- 文学体裁 诗歌
原诗内容
《蔽月山房》原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蔽月山房》另一版本(非原版):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1528),汉族,幼名云,字伯安,谥文成,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道兆备故又称王阳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迎档恋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中国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书法家,后人归纳称其为"四大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捉故跨促、王。代表作品:《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
因他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迎精文境内)而结庐阳明洞,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享举多生,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心学(或王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赠拔埋远的影响。
原文解释
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
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
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
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后人赏析
一种思考,一种见识。年纪十二岁的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景仰。更为乃灶甩旬以后的思考呼应。其中"山高月更阔"更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王守仁没有想很多,但这不是为后人读诗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