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蓝色清真寺

2022-07-13 04:45:05 百科资料

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蓝色清真寺属阿拉伯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尖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 中文名 素檀何密清真寺或蓝色清真寺
  • 外文名 Sultanahmet Camii或Blue Mosque
  • 类别 清真寺
  • 地点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市街中心
  • 建造年代 1609年

概述

  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原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地毯和阿拉伯书法艺术是该寺的重要看点。

  蓝色清真寺建于17世纪,大圆顶直径达27.5公尺,另外还有4个较小的圆顶30个小圆顶,大圆小圆煞是好看;而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蓝色清真寺当然也有,高43公尺,而且硬是比一般的清真寺多了一根;据说只有回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到素檀何密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

旅游景区

  清真寺外有由36座大小不同的坟墓构成的陵墓,中间一座是苏丹阿赫迈特一世的。陵前是一座19世纪的大理石石面的钟塔,后面为图书馆。陵墓始建于阿赫迈特在位时,1617年阿赫迈特死后,由其子奥斯曼二世监督完工。该陵为方形,圆顶式的门廊,后院有广场。入口的大拱形门由6根大柱子支撑着,中央为一十字圆顶,旁边是一小圆顶。黑檀木的墓门上刻着《古兰经》

  。灰胶纸拍板窗现已被玻璃窗所替代,使里面非常明亮。窗间细镶板为17世纪的瓦所覆盖,分别为深绿、深红、蓝和白色。这一瓦饰的惊人的特点在于内部深蓝的背景下又有一组冷淡的白色铭文。圆顶和墙是泥夯的。在面对入口的大理石神龛上,写着奥斯曼二世关于建造该陵的碑文。

旅游指南

最佳观察点

  蓝色清真寺的美有四个观察点,第一是光线。穿过260个小窗的光线,溶入昏黄、呈圆形排列的玻璃灯光中,幻光明舞,像是个虚拟的空间。

  第二是伊兹尼蓝磁砖。整座蓝色清真寺装饰着的2万片上的伊兹尼蓝磁砖。

  第三是地毯。寺内铺满了的伊索匹亚的朝贡的地毯。

  第四是阿拉伯书写艺术。支撑大圆顶的4根大柱直径5公尺,槽纹明显,柱头的蓝底金字阿拉伯文,和挂在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伯文,真得都像艺术花纹。

风土人情

  地跨欧亚两洲的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业中心和主要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省省会。全市面积254平方公里,人口548万,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为罗马帝国首都,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

蓝色清真寺

  1453年土耳其人作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后,始称伊斯坦布尔,但西方国家仍习称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成为正式名称。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

  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公路桥。有纺织、食品、陶瓷、玻璃、机械、汽车制造、船帕修造等工业。也是重要渔港。有苏里曼尼耶清真寺等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座文化古城,拥有伊斯坦布尔大学、海峡大学等34所大学和高等学府。

历史文化

  在伊斯坦堡这个回教城市,一定会被其间四百五十座回教寺院的圆顶和尖塔所迷乱,但其中最负盛名的非蓝色清真寺莫属。这座建于一六零九年的清真寺,整座建筑由大石头叠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矗立在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口处,寺的顶端有一个大圆顶,周围环绕着四个较小的圆顶,它的下方还有叁十个更小的圆顶,此外,寺院的四周有六根传音塔,是回教世界国家中独一无二的设计。

  苏丹阿梅特一世(1603~1617年在位)一心想和查士丁尼大帝别苗头,作为自己的竞争目标,遂于1606~1616年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六支传音筒(回教的传音尖塔),其造型典雅在白云蓝天的衬托下,益发显得庄严巍峨。在这面积广达4600平方米的殿堂里,可同时容纳五千名回教徒做祈祷,整个殿堂四壁则有两百六十个大小不同的窗子,窗子上有五颜六色的玻璃镶嵌图案。

  殿堂全部用大理石建造,内壁镶有蓝色磁砖,使整个内殿蓝光熠熠。地上铺满大大小小的地毯,其馀空无所有,只有回教徒们在这里伏地祷告,气份庄严肃穆,加上四处都泛着一层隐隐的蓝光,使人彷佛置身于真主阿拉的温暖怀抱里。寺外的围墙内有中庭大院,两廊设有几个水龙头,供朝奉者净手之用。人们要脱鞋进入殿堂,回教徒们可以从正门进入,非回教徒的观光客则只能由侧门进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