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蓑鲉

2022-07-11 17:59:43 百科资料

蓑鲉(suō yóu)(学名:Pterois volitans)别名狮子鱼、火鱼等,体长,25-40厘米,鲉形目鲉科蓑鲉属鱼类的通称。典型特征就是大大的扇子一样的胸鳍。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多产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海域,为小型海洋鱼类。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有的见于深水 。常成对游泳。非常危险的鱼类,不仅对小鱼非常危险,对于人类而言也有威胁,其背鳍上的刺毒性很强。遇敌时,即侧身以背鳍鳍棘向对方冲刺。鳍棘具毒腺,人被刺后剧痛,严重者呼吸困难,甚至晕厥。

  • 中文名 狮子鱼
  • 别称  狮子鱼、火鸡鱼、火鱼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外形特征

  蓑鲉又称狮子鱼,短促的身型,体长25-40厘米,背鳍、臀鳍和尾鳍是透明的,上面点缀着黑色的斑点,除了身披一件白、褐色相间的"彩衣"外,身上还装饰着众多的鳍条和刺棘,看上去就如同京剧演员的戏装一般:头插雕翎、身背护旗,一幅威风凛凛的大武士的样子。 吻长而狭,背面中央凸起。眼中等大,上侧位。眼间隔狭而凹入。口端位,斜裂,上颌中央有一凹刻。上下颌和犁骨具牙,腭骨无牙。鳃盖骨具一扁棘;鳃孔宽大。体被圆鳞或栉鳞。侧线高位。背鳍很高 ,鳍棘细长 ,鳍膜深裂 ;胸鳍甚长大 ,伸越尾鳍基,鳍膜深裂;腹鳍胸位。尾鳍圆形。 鳍条的根部及口周围的皮瓣含有能够分泌毒液的毒腺,能毒晕甚至毒死其它的小鱼。

蓑鲉

生活习性

  蓑鲉是世界上最美丽、奇特的鱼类之一。美丽的外表,红褐相间的条纹,使得它显得非常夺目,与海底色彩缤纷的珊瑚、海葵相映成趣。它飘动在红色的珊瑚丛中,小鱼不容易发现,它会紧盯住目标,猛地把四面飞扬的长鳍条收紧,嗖的一下子窜过去,张嘴一咬,那些小鱼就成了它的美食。要是失去珊瑚的保护,蓑鲉就很容易暴露自己,成为大鱼的目标。但是,危险来临时,就会尽量张开它那长长的鳍条,使自己看起来就显得很大,同时用鲜艳的颜色警告对方。在自然界有个规律,一般体色越是鲜艳的动物,就越是可能有危险的。如果真遇上胆子大的鱼,蓑鲉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和大鱼周旋,全身的鳍条收放自如,一会儿展张开,一会儿收回,即使十分不幸被大鱼吞掉,也会因为 它全身的鳍条而难以吞到腹中,再吐出来时还会被它刺伤,中毒而死。蓑鲉可谓为海洋中的武士。

蓑鲉 蓑鲉

  蓑鲉虽鳍大但并不善游泳,往往躲在礁缝中,等猎物接近时便立刻捕捉。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多产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海域,为小型海洋鱼类。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有的见于深水 。常成对游泳。

生长繁殖

  蓑鲉一次产卵2000-15000枚。夏季产卵,卵浮性,粘连。

蓑鲉

分布范围

  蓑鲉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海洋中,在中国的西沙群岛、广东沿海地区也有分布。

蓑鲉

亚种分类

  中国产5种,见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蓑鲉

  ①勒氏蓑鲉

  ②环纹蓑鲉,体被圆鳞,胸鳍鳍条13,侧线上方纵列鳞少于65,前者眶下棱约有2小棘,后者眶下棱有多不规则锯齿状小棘;

  ③翱翔蓑鲉,体被圆鳞,胸鳍鳍条14,侧线上方纵列鳞95;

  ④辐蓑鲉

  ⑤触须蓑鲉,体被栉鳞,前者尾柄有3纵行暗色宽带,后者尾柄无纵带。肉可供食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