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笠
2022-07-08 18:49:38 百科资料

蓑笠,读音suō l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用草或麻编织成的斗篷以及帽子。
- 中文名称 蓑笠
- 拼音 suō lì
- 出处 《仪礼·既夕礼》
- 释义 用草或麻编织成的斗篷以及帽子
- 注音 ㄙㄨㄛ ㄌㄧˋ
解释
蓑衣与笠帽。
蓑笠,指用草或麻编织成的斗篷以及帽子,一般是樵夫及渔民用来遮风挡雨之物。
出处
《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郑玄 注:"蓑笠,备雨服。"
《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唐甄《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宝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
唐·柳宗元《江雪》词:"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王炎《南柯⼦·⼭冥云阴重》词:"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唐·张志合《渔歌子》:"青箬笠,绿蓑⾐,斜风细⾬不须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