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蓉少时

2022-07-07 19:10:35 百科资料

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 中文名称 习惯说
  • 别名 蓉少时
  • 作者 刘蓉
  • 包含的道理 学习的初学阶段很重要
  • 年代 清代

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每履⑦之,足苦踬⑧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⑨,父来室中⑩,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Ⅰ?"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Ⅱ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Ⅲ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Ⅴ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Ⅵ。

译文

  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时就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它,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刘蓉父亲来到这个房间和刘蓉说话,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打理好,还能凭借什么治理国家?"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哎!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原本踩在洼坑处很不习惯,时间久了就习惯了,以致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反而有障碍,不习惯了。所以君子学习时,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慎重的对待,培养良好的习惯。

  包含的道理: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要认真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注释

  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

  ②俯:低头。

  ③弗得(fú):没有心得

  ④径尺:直径一尺

  ⑤洼:凹陷的地方

  ⑥浸淫日广:逐渐的越来越大。浸淫:逐渐;渐进。

  ⑦履:走。

  ⑧踬(zhì):被东西绊倒。

  ⑨日:一天天。

  ⑩中(zhòng众)人:击中、深入于人。

  ⑪何……为:哪里还谈得上。

  ⑫蹶然:突然。

  ⑬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

  ⑭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

  ⑮窒:阻碍。

  ⑮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⑯少时:年少的时候。(勿与《狼三则》中的"少时,一狼径去"搞混)

作者简介

  刘蓉(1816年-1873年)字孟容,号霞轩,清代湖南省湘乡县人,是桐城派古文家,他做过曾国藩的幕客,与郭嵩焘、有往来。咸丰五年二月,翼王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百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由刘蓉等人力劝乃止。从罗泽南援武昌,将左营,克崇通,与胡林翼会师攻蒲圻,弟刘蕃先登陷阵中枪亡。扶榇归养,无意再出。曾国藩、胡林翼均疏荐才堪大用,诏出治军。十年佐骆秉章督四川军务,荐擢知府,选将练兵,举萧启江、刘岳昭、黄醇熙三军入川,未三年,四川太平军全被镇压,擒石达开。同治元年,督军川北。二年七月授陕西巡抚,回湘增募,进屯陕南。四年克阶州,受言官妒议夺官,十月复职。西捻入陕,率军堵击,溃于灞桥十里坡,免官终养。刘蓉为人勤奋好学,写了不少古文、诗词,"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就是8自8散文《习惯说》的名句,选录自《养晦堂诗文集》。曾国藩评"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养晦堂记》)。著有《思辨录疑义》、《养晦堂诗文集》等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