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属

蒲公英属(学名:Taraxacum F. H. Wigg.),菊科,全属约2000余种。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倒向羽状分裂或琴状羽状分裂或有时近全缘;头状花序生于花茎之顶,花全部舌状,两性,黄色或白色;总苞片2列,外面的较小而广展或下弯,内面的直立而狭;花序托秃裸;瘦果纺锤形,有棱,顶部延长成一喙,喙端冠毛丰富。大部产北温带,少数产热带南美,中国有70种、1变种,其中如蒲公英T. mongolicum Hand.-Mazz.入药,橡胶草T.koksaghyz Rodin. 的根含橡胶6-28%,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有栽培。
- 中文学名 蒲公英属
- 拉丁学名 Taraxacum F. H. Wigg.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葶状草本,具白色乳状汁液。茎花葶状。花葶1至数个,直立、中空,无叶状苞片叶,上部被蛛丝状柔毛或无毛。叶基生,密集成莲座状,具柄或无柄,叶片匙形、倒披针形或披针形, 羽状深裂、浅裂,裂片多为倒向或平展,或具波状齿,稀全缘。头状花序单生花葶顶端;总苞钟状或狭钟状,总苞片数层,有时先端背部增厚或有小角,外层总苞片短于内层总苞片,通常稍宽,常有浅色边缘,线状披针形至卵圆形,伏贴或反卷,内层总苞片较长,多少呈线形,直立;花序托多少平坦,有小窝孔,无托片,稀少有托片;全为舌状花,两性、结实,头状花序通常有花数十朵,有时100余朵,舌片通常黄色,稀白色、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截平,具5齿,边缘花舌片背面常具暗色条纹;雄蕊5,花药聚合,呈筒状,包于花柱周围,基部具尾,戟形,先端有三角形的附属物,花丝离生,着生于花冠筒上;花柱细长,伸出聚药雄蕊外,柱头2裂,裂瓣线形。瘦果纺锤形或倒锥形,有纵沟,果体上部或几全部有刺状或瘤状突起,稀光滑,上端突然缢缩或逐渐收缩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喙基,喙细长,少粗短,稀无喙;冠毛多层,白色或有淡的颜色,毛状,易脱落。

产地分布
约2000余种,主产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少数产热带南美洲。中国有70种、1变种,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及西南各省区,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多。其中药用蒲公英产于新疆各地。蒲公英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北部、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生长习性
药用蒲公英生于海拔700-2200米间的低山草原、森林草甸或田间与路边。蒲公英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
药用价值
该属一些种类的根含蒲公英醇、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豆甾醇、谷甾醇、胆碱、有机酸、菊糖、橡胶等。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肝炎、肿囊炎及尿路感染等。
属模式种
药用蒲公英 T. officinale F. H. Wigg.
分类要点
该属许多种常无融合生殖或天然杂交而成新植株。但是,这些无融合类型个体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因而其生物学种难以确定,种间界限难以划分。在对该属系统研究中拟突出如下性状作为分组及分种的主要依据:
1、外层总苞片的形状、大小,边缘是否膜质及膜质边缘宽或狭;总苞片在花期时直立或伏贴;总苞片先端的背部是否肥厚或有小角等。
2、瘦果的果体形状、大小、颜色及其纹饰的特征,包括纹饰形状、多少,在果壁上分布;喙基形状、大小及其果体向喙基过渡时是突然缢缩或逐渐收缩;喙的粗细、长短;冠毛的颜色。
3、舌状花的舌片大小,舌片背面是否有条纹及条纹的颜色;舌片、花柱、柱头在开花时及开花后的颜色变化等。
下级分类
组
组1.短喙蒲公英组 Sect. Oligantha V. Soest,本组我国有4种。
组2. 白花蒲公英组 Sect. Leucantha V. Soest,本组我国有3种。
组3. 亚洲蒲公英组 Sect. Sinensia V. Soest,本组我国有6种。
组4. 多裂蒲公英组 Sect. Dissecta V. Soest,本组我国有2种。
组5. 小花蒲公英组 Sect. Parvula Hand. -Mazz.,本组我国有2种。
组6. 克什米尔蒲公英组 Sect. Kashmirana V. Soest ex R. Doll,本组我国有1种。
组7. 窄苞蒲公英组 Sect. Piesis (DC.) A. J. Richards ex Kirschner et Stepanek,本组我国有1种。
组8. 光果蒲公英组 Sect. Glabra Dahlst.,本组我国有3种。
组9. 蒲公英组 Sect. Mongolica (Dahlst.) R. Doll,本组我国有5种。
组10. 大头蒲公英组 Sect. Calanthodia (Dahlst.) R. Doll,本组我国有7种。
组11. 大角蒲公英组 Sect. Macrocornuta V. Soest,本组我国有8种。
组12. 药用蒲公英组 Sect. Taraxacum,本组我国有2种。
组13. 西藏蒲公英组 Sect. Tibetana V. Soest,本组我国有13种。
组14. 垂头蒲公英组 Sect. Bienna R. Doll,本组我国有1种。
组15. 紫果蒲公英组 Sect. Erythrocarpa Hand. -Mazz.,本组我国有3种。
组16. 红果蒲公英组 Sect. Erythrosperma (H. Lindb. f.) Dahlst.,本组我国有1种。
种
阿尔泰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缘蒲公英 白缘蒲公英(原变种) 斑叶蒲公英 苍叶蒲公英 藏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 长角蒲公英 长锥蒲公英 朝鲜蒲公英 川甘蒲公英 川西蒲公英 垂头蒲公英 葱岑蒲公英 葱岭蒲公英 大刺蒲公英 大头蒲公英 丹东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 东北蒲公英 | 东天山蒲公英 短喙蒲公英 堆叶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 二色蒲公英 反苞蒲公英 绯红蒲公英 粉绿蒲公英 光苞蒲公英 光果蒲公英 寒生蒲公英 和田蒲公英 黑柱蒲公英 红果蒲公英 红角蒲公英 华蒲公英 荒漠蒲公英 灰果蒲公英 尖角蒲公英 | 角苞蒲公英 芥叶蒲公英 拉萨蒲公英 丽江蒲公英 林周蒲公英 毛柄蒲公英 毛叶蒲公英 玫瑰色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属 普氏蒲公英 山地蒲公英 山东蒲公英 山西蒲公英 深裂蒲公英 双角蒲公英 天全蒲公英 天山蒲公英 网苞蒲公英 无角蒲公英 | 锡金蒲公英 狭苞蒲公英 橡胶草 小果蒲公英 小花蒲公英 小叶蒲公英 新源蒲公英 血果蒲公英 亚东蒲公英 亚心蒲公英 亚洲蒲公英 药用蒲公英 异苞蒲公英 翼柄蒲公英 印度蒲公英 窄苞蒲公英 窄边蒲公英 中亚蒲公英 紫果蒲公英 紫花蒲公英 |
相关类群
毛鳞菊属Chaetoseris Shih 粉苞菊属Chondrilla L. 沙苦荬属Chorisis DC. 岩参属Cicerbita Wallr. 假还阳参属Crepidiastrum Nakai 还阳参属Crepis L. 厚喙菊属Dubyaea DC. 花佩菊属Faberia Sch. -Bip. 河西菊属Hexinia H. L. Yang 山柳菊属Hieracium L. 小苦荬属Ixeridium (A. Gray) Tzvel. | 粉苞菊属Chondrilla L. 苦荬菜属Ixeris Cass. 莴苣属Lactuca L. 山莴苣属Lagedium Sojak 稻槎菜属Lapsana L. 栓果菊属Launaea Cass. 乳苣属Mulgedium Cass. 耳菊属Nabalus Cass. 紫菊属Notoseris Shih 黄瓜菜属Paraixeris Nakai 假小喙菊属Paramicrorhynchus Kirp. | 假福王草属Paraprenanthes Chang ex Shih 福王草属Prenanthes L. 翅果菊属Pterocypsela Shih 雀苣属Scariola F. W. Schmidt 苦苣菜属Sonchus L. 绢毛苣属Soroseris Stebbins 肉菊属Stebbinsia Lipsch. 细莴苣属Stenoseris Shih 合头菊属Syncalathium Lipsch. 蒲公英属Taraxacum F. H. Wigg. 黄鹌菜属Youngia Ca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