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蒲仙戏

2022-07-13 05:13:14 百科资料

蒲仙戏,因流行于福建省的蒲田县和仙游县而得名。因为以闽南、闽中地区的兴化方言来演唱,所以又称兴化戏。兴化戏是由南宋时的歌舞、说唱、杂技、傀儡与宋杂剧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兴化杂剧发展而来的。

  • 中文名称 蒲仙戏
  • 别名 兴化戏
  • 流行地区 福建蒲田县,仙游县
  • 起源 南宋

概述

  到明朝初年时,兴化杂剧又吸收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的营养,经过丰富提高,形成了兴化腔,亦称之为兴化戏。并盛行于明朝,发展于清朝,到1954年改称为蒲仙戏,成立了蒲仙戏剧团。现有5个专业剧团,100多个业余剧团。可见这个剧种从演变到形成,是从南宋一脉相承下来的,恐怕是任何剧种也无以伦比的。

发展

  蒲仙戏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已经有传统剧目5000多个,很多剧目还保留了南戏的风格,也有根据明、清传奇和民间小说等改编的八本《封神榜》 ,十本《三国》 ,十六本《杨家将》等。在表演上,如三步行、四步寄、牵步蛇、雀鸟跳等还明显地遗留着傀儡戏的动作特点。如百花公主的"花鱼戏水",祝英台的"摆椅忆梁"等许多特技表明了蒲仙戏的地方色彩和艺术风格。在唱腔上,主要是曲牌联套,保留的曲牌有"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之说。依然以唐、宋词曲、俚歌、俗曲为基础,许多曲牌还保留着宋、元南戏的牌子名,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