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蒙古细犬

2022-06-28 07:30:20 百科资料

蒙古细狗, 又名:契丹猎犬 最早起源于辽代,这种犬体型高大健壮,速度快、嗅觉灵敏,搏斗能力强大,一般一只蒙古细狗就可以单独和狼对抗,两只以上可以轻松控制大型猎物,性强凶猛顽强;对待主人忠诚,易于训练和培养,在野外有强烈的搜寻和追踪欲望,发现猎物后可长时间,长距离的追捕;在家中有较强的领地意识,部分地区现在仍然做护卫犬来使用,蒙古细狗因为其出色的狩猎性能,快速奔跑能力和耐粗饲等特性,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做为东北地区主要狩猎用犬来使用, 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东部等广大地区均有大量生存种群

  • 中文学名 蒙古细犬
  • 别称 契丹猎犬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最初起源

  契丹猎犬(蒙古细犬)

  历史起源 据《元都丞志》及有关史料记载,当年成吉思汗远征欧洲时,曾带着许多蒙古细犬作为警戒与狩猎之用。这些英勇机敏的细狗在战争累建奇勋。后蒙灭亡后,此犬便散落于民间,自然繁衍。但到了廿一世纪的今天,己成了稀少的品种。仅在我国内蒙、新疆、东北有少数的留存。

蒙古细犬

  契丹猎犬(蒙古细犬)的发源与记载

  起源于两千年前,据推测可能更早。文学作品 绘画史料也有记载。《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曾有记录描写".....这种狗极其凶猛有力,一个人带一对狗,就可以可以制服一只老虎,猎人挟着弓箭,带上......."在《讲述东北猎人的诡异历险》一书中有这样一段 在大兴安龄 鄂伦春族的一次大型狩猎中 他们的大猎头 安塔竖起耳朵,稍稍一听,便感觉到那阵狗叫十分不对。它即不是追击猎物时该有的叫声、也不是同伴相互招呼时的那种吠叫声。做了那么多年的猎人,对于这种蒙古细狗啡声和秉性非常了解。安塔早已心中有数、眼下安塔分明从那阵狗叫声中听出了一股强烈惊恐和深深的哀嗷。这种蒙古细狗生性勇猛、跟着猎人出猎时。就算对面的是野猪、黑熊瞎子、东北虎、野狼、蒙古细狗都会奋不顾身的冲上去撕咬。好象没有听说过这种狗害怕什么。就算被野猪挑破肚皮、东北虎咬断腿,它们也不会哼哼一声。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蒙古细狗的凶猛。还有在姜戎先生的《狼图腾》一书有这样一段介绍。书中的兴安岭猎狗应该就是我们优秀的蒙古细狗。(伊勒毛色黑亮、跟黄黄一样也是兴安岭猎狗种。头长、身长、腿长、腰细、毛薄。两种猎狗猎性极强、速度快、转身快,能掐会咬,一见到猎物向发了情一样兴奋)书中的猎狗我觉得就是我们现在的蒙古细狗。还有二郎神的啸天犬的原形,如苏轼的词和清廷画等,都有记载。

契丹猎犬 契丹猎犬

基本特征

  目前唯一的品种标准,是通过对记载的查阅和民间养犬户的走访,一般应具有以下特征:

  身体结构:身体成长方形,腹腔宽大,腰部纤细,腹部皮肤松弛,背微弓,身体结构非常适合高速奔跑,外观给人以强壮流畅的运动感

  头: 公犬头大而方,咬肌发达,母犬头部相对圆润些

  耳:垂耳、折耳两种,以垂耳为佳。

  眼: 暗褐色,略小。有一种天生的威慑力

  鼻: 黑色和红色。

  腿: 四肢粗壮、高大,胫骨上肌肉饱满,蹄瓣紧密结实。

  被毛:分为针毛和底毛(绒毛)两层,硬而厚密,针毛下面 遍布厚实的绒毛,皮肤粗糙而结实,抗撕咬能力强

  毛色:白、草黄两种颜色最为常见,黑、青灰或虎皮为稀有毛色。

  尾: 细长而下垂略弯曲,过后腿膝关节。兴奋时可举尾过背,但绝不卷曲成圈。

  高: 公犬60-80厘米 ,母犬55-75厘米

  体重: 公犬35-50公斤 母犬30-40公斤

契丹猎犬 契丹猎犬 契丹猎犬

考古历史

  蒙古细犬在辽代就已经存在并受到了契丹王室的垂爱。辽代契丹人很重视对猎犬的选择,哲里木盟库伦旗六 号辽墓壁画《出行图》中绘有一只灰犬,该犬长喙、长腿、细身,给人以机警迅猛之感,颈部系着黄色脖套,身向墓室,长尾卷起,作回首张望状。据邵清隆先生研究认为,该犬是契丹猎犬--细犬。《契丹国志》载:契丹"取细犬于萌骨子(即蒙古)之疆"。可知细犬是契丹贵族从当时居于额尔古纳河流域蒙古人那里索取来的良种犬加以培育的。另据邵国田先生《敖汉旗喇嘛沟辽墓壁画》一文介绍:该墓东壁画一幅《出行图》其上画有一只白色奔犬,细腰,腿高且粗壮属猎犬之类。此犬与库伦六号辽墓壁画中所绘灰犬相似,应同属"细犬"。

合并图册

  2003年10--11月份,文物工作者在辽祖陵清理半埋在地下的石翁仲时,在翁仲西侧地下1.2米处发现一件石雕卧犬。该石犬隆头竖眼,长嘴尖耳,前腿并拢前伸,头部依伏于双腿间。左后腿在下,右后腿在上,后身就势侧卧于石座之上。石犬颈胸部粗壮,腰部细而坚挺,脊背至臀部线条柔韧而有力,腿长爪利,长尾依后腿而下垂,尾尖卷曲,首尾如果舒展开来长约1.7米。通过那强劲的身躯和长嘴利爪等特征,透出契丹猎犬机警威猛的本质,而那卷曲伏卧的形象,又显得十分温顺媚人。这是辽代艺术家的写实之作,当为契丹优质猎犬的标准形象,其原型或许是耶律阿保机生前的爱犬吧?它常年随太祖奔波于四时捺钵之间,为了确保主人的安全,时刻不离鞍前马后;围猎时,不管遇有猛虎或是恶熊,它狂吠紧追,爪牙并用与猎物拼搏,多建头功。天显元年(926)辽太祖驾崩,它不得不离开那险象环生的猎场,转而成为一名卫士,不分昼夜守卫在主人的陵前。这件创作于千年前的石雕卧犬,以其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再现了以耶律阿保机为代表的契丹人与细犬难以割舍的情结。契丹人对猎犬怀有深厚的感情,把它们视为自己忠诚的伙伴。

  生存现状

蒙古细犬图片。

  以前东北是游猎部落的天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土地和山林被开发和耕种。野生动物资源日见减少,以狩猎为生存手段的各族人民纷纷改行,蒙古细狗的地位一落千丈,特别近年来一种外国的优秀跑犬灵缇传到中国以后,蒙古细狗的生存状态更是另人担忧,,许多优秀的猎犬成了肉犬,有幸存活下来的一般大多也被当作守护犬和牧羊犬来使用,,我们昔日的优秀猎犬只能无奈的守护着农人的家园和羊群,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东北人一直没有忘记蒙古细犬先前的功绩,蒙古细狗的英武战姿还深深烙印在东北男人的心灵深处。

  东北仍然有很多人爱好狩猎,喜爱饲养和培育狩猎犬,随着灵缇的大量普

  及和饲养,这种狗的缺点也一点一滴的暴露出来,灵缇除了速度快之外优点不明确,另外由于灵缇的身体结构关系很容易在奔跑时受伤,同时不适合粗饲,不适合猎捕大型动物,几乎只能捉野兔野鸡,大家知道优秀的猎犬和猎人之间沟通是多么重要, 而猎人很难和灵缇沟通,这种西方国家培养的似乎就是一只会跑的不认识主人的弱智狗,这些缺点让灵缇的处境也是岌岌可危。

  蒙古细狗却和灵缇截然不同,他是中国远古的东北先民在实战和地理环境下做的最好的选择,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蒙古细狗因其出色的狩猎性能,快速奔跑能力和耐粗饲等特性优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蒙古细狗的珍贵之处, 猎人和爱好者纷纷开始在民间和传统老猎人那里寻找优秀的狗种来饲养和培育.

  然而,现在那些优秀的纯种蒙古细狗真是少之又少,当年多少征战一方的优秀猎手因为人类的错误判断和盲从而下了汤锅,这也是自然和人们开个玩笑,其实最好的不是别人,最好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伟大的祖先一定是把最适合这快土地的物种留给子孙后代,我们不要再辱没我们伟大中华先祖的智慧,不要在轻易的抛弃历史,抛弃传统,让我们共同珍惜我们的国宝---传世之宝---蒙古细犬!

契丹猎犬历史图册 契丹猎犬历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