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颖士恃才傲物
为什么萧颖士到死都只是一个"扬州功曹"?
因为他觉得自己有才就很傲慢得罪人,而且他还得罪了王尚书,仕途便不可能顺利了。(答题要有层次感,分主观客观两方面)
- 中文名称 萧颖士恃才傲物
- 人物 萧颖士
- 事件 扬州功曹
- 类型 术语
原文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夐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丘命引至庑下,坐而夷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翻译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萧颖士自恃有才华,傲慢无比,瞧不起人,认为没有人比得上他。他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寻找美景。(有一次)偶然在一处旅店休息,自己喝酒吟诗。(这天)正赶上暴雨狂风突然降临。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非常放肆地欺侮人家。很快风停雨住,云去天开。突然车马来到,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前呼后拥吆喝着走了。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说:"这是吏部王尚书。"
之前,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过几次,但都未能见到王尚书,(此时)他很惊愕。第二天准备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在庭堂上好好地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依仗着文学的才名,以致如此倨傲怠慢,就只能是个进士了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字词翻译
一般词汇
开元:唐玄宗年号。
夐无与比:远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逆旅:旅店。
散冗:闲散平庸的样子。
逡巡:过了一会儿。
呵殿:前呼后拥。
觇:打听。
庭训:父教子。出自《论语》中孔子在庭中教训儿子孔鲤的典故。
功曹:郡守属官,地位较低。
庑:高堂下周围的廊房。
古今异义
物:众人。
胜:优美的景色。
暴:突然地。
颇:很。
谢:谢罪。
恨:遗憾。
忽:怠慢。
终于:死在。
通假字
颇肆陵侮:"陵"通"凌",侮辱。
车马卒至:"卒"通"猝",突然 。
颖士常造门:"常"通"尝",曾经。
理解
相关拓展
恃才傲物成语的形成
恃才傲物的典故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简文帝对萧子显的评价:

萧子显是南朝梁人,历官国子祭酒、侍中,迁吏部尚书。他学问很好,然颇自负才气,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人。平常见各级的官员,从不答言,只举扇一挥而已。可皇上非常敬重他。四十九岁那年,不幸染病身亡,简文帝对他评价甚高,下令为他举哀。将要入葬了,家人请求谥号,帝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恃才傲物"是梁简文帝对萧子显的评价,尚带有褒奖之意,偏重在其才学之高。后来这句话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则多用为贬义,偏重在自负其才而傲慢。
成语基本信息
【注音】shì cái ào wù
【出处】恃才傲物,宜谥曰骄。《南史·萧子显传》
【解释】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高自大
【结构】连动式
【相反词】谦虚谨慎
【同韵词】风飧露宿、物殷俗阜、攘臂嗔目、富贵草头露、熟门熟路、粉墙朱户、年华虚度、惠然之顾、十人九慕、颜丹鬓绿、......
【年代】古代
【英语】beconceitedandcontemptuous
【日文】才気(さいき)を頼(たの)んで人を眼中(がんちゅう)におかない
【法语】fortdesestalents,traiterlesautresavecmép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