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萏姓

2022-07-01 05:03:37 百科资料

萏姓起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菡萏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现江苏省的苏州市吴江区,台湾省的漳化县等地,均有萏氏族人分布。

  • 中文名称 萏
  • 外文名称 dan
  • 读音 dàn(ㄉㄢˋ)

  萏[萏,读音作dàn(ㄉㄢˋ)]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菡萏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菡萏,古人称含苞未开的荷花为菡萏。"菡"是花苞,"萏"是花蕊。

  著名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荷,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最早将含苞荷花叫作"菡萏"者,是孔子采编的《诗经》,列在《国风·陈风·泽陂》一诗中;而最早将盛开的荷花称作"芙蕖"者,是汉朝初期中国最早的词典之一的《尔雅》:"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后人又称其为"芙蓉"。

  春秋末期的吴国,有专职管理荷池的官吏,称菡萏使,为王室所设掌管园圃的官吏场人或场师所属,先由男仆担任,后改由女婢与男仆合任,男仆称菡士,女婢称萏使,合称仍为菡萏使。

  周元王三年(戊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国,其后有菡萏使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菡萏氏。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观音菩萨的莲台侍者称菡萏士,为避佛讳,菡萏氏分别改为单姓菡氏、萏氏,世代相传至今。

  注:

  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蕑。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二.分布:

  今江苏省的苏州市吴江区,台湾省的漳化县等地,均有萏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苏 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苏州的历史已有四千多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苏州城始建于周敬王六年(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代宗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宋徽宗曾改苏州为平江府。苏州城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期原来的位置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