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靡不振
2022-07-10 20:45:44 百科资料

萎靡不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ěi mǐ bù zhèn,解释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宋·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等均有相关记载。
- 中文名称 萎靡不振
- 类属 成语
- 拼音 wěi mǐ bù zhèn
- 解释 形容情绪低沉,精神颓废
- 词性 中性
注释
形容精神不振。
词语辨析
【词性】含贬义。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相反词】朝气蓬勃、神采飞扬
【同韵词】朝令夜遁、自有公论、平易逊顺、云程发轫、刿鉥肝肾、望文生训、内外交困、深雠大恨、去太去甚、油干灯尽
出处
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宋·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
故事
公元1125年,金军大举南下进攻北宋,燕京守将郭药师投敌,黄河守将梁方平脱逃,直逼北宋都城东京,宋徽宗将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逃到镇江。大臣杨时上书说:"若示之以怯懦之行,萎靡不振,则事去矣。"(大敌当前必须振奋精神抗击金人入侵,如果委靡不振就只有灭亡。)
举例
自从经商失败后,他就一直委靡不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