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菜豆属

2022-07-04 13:19:36 百科资料

菜豆属,蝶形花科,150种以上,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连栽培的)约有15种,各省均有生产。

  • 中文学名 菜豆属
  • 二名法 Phaseolus 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形态特征

  缠绕或直立草本,常被钩状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基着,宿存。基部不延长;有小托叶。总状花序腋生,花梗着生处肿胀;苞片及小苞片宿存或早落;花小,黄色、白色、红色或紫色,生于花序的中上部;花萼5裂,2唇形,上唇微凹或2裂,下唇3裂;旗瓣圆形,反折,瓣柄的上部常有一横向的槽,附属体有或无,翼瓣阔,倒卵形,稀长圆形,顶端兜状;龙骨瓣狭长,顶端喙状,并形成一个1-5圈的螺旋;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雄蕊离生,基余的雄蕊部分合生;花药一式或5枚背着的与5枚基着的互生;子房长圆形或线形,具2至多胚珠,花柱下部纤细,顶部增粗,通常与龙骨瓣同作360°以上的旋卷,柱头偏斜,不呈画笔状。荚果线形或长圆形,有时镰状,压扁或圆柱形,有时具喙。2瓣裂;种子2至多颗,长圆形或肾形,种脐短小,居中。

菜豆属

产地分布

  约5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地区,尤以热带蒂美洲为多;我国有3种,南北均有分布,悉为栽培种。

栽培技术

  (一)露地栽培

  1.选地、施肥、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及排水良好的壤土,早春顶浆打垄,压两遍磙子保墒,秋翻施足底肥。

  2.播种

  春播早熟品种在4月下旬-5月上旬抢暖流播种,可埯播、埯距25~30cm,每埯4~5粒,亩用种量6~7公斤;也可条播。中晚熟品种5月份播种,均用埯播,埯距35~40cm,每埯3-4粒,亩用5~6公斤。早熟品种可在7月上旬播种。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指播种出苗后到开花前的管理。此期首先要保证苗齐苗壮。矮生菜豆播后20~25天,蔓生种播后25~30天即开始花芽分花,同时植株营养生长加速,应及时追肥,尤其是N肥,将会使花芽增多,节位降低。一般在复叶出现时,第一次追肥。小苗长开两片真叶铲趟一遍,以后每隔7~8天铲趟一遍,做到铲趟紧三遍。最后封成四方间头。蔓生菜豆蔓伸长前应插好架。

  (2)开花结荚期追肥

  菜豆对N、P、K、Ca等元素的吸收量随着苗期,开花结荚初期,嫩荚采收期顺序逐增。在实际施肥时还应考虑根瘤的固N能力,开花结荚初期,固N能力最强,此时施N过多,导致固N菌的惰性。最好在开花结荚盛期重施追肥,施肥1~3次。

  水分管理上,开花前少、控,开花后保持土壤湿润。

  (二)大棚春季栽培要点

  1.育苗 春季栽培可早育苗,品种可用蔓生种或矮生种,在温室内播种育苗,苗龄20~25天,约在3月中旬播种。采用营养钵播种,每钵3粒。

  2.定植 提前扣好棚,整地施肥。当土温稳定在10℃、气温最低在10℃以上时可定植。行株距55~60×20~22cm。

  3.田间管理 定植后密闭保温。扎根后进行中耕培土,并追一次N肥。及进插架。进入开花结果期每隔10天左右灌一次水,并可随水追2~3次肥。温度管理,昼20~25℃,夜15℃以上时昼夜放风。

  (三)大棚秋菜豆栽培要点

  1.播种

  播期应与露地错开,一般应根据从播种到采收所需日数和采收期多少天,及大棚内早霜日期决定。秋菜豆从播到收约55~60天,采收期30天左右,所以播期在棚内霜期的前85~90天。

  播种方法均用干籽直播,播时底墒要足,施足底肥。然后按株行距55×25cm,每穴4~5粒种子。

  2.管理

  播种时应将棚周围薄膜卷起,起凉棚作用。

  出土后立即中耕,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地上部徒长。现蕾时松土、追肥、插架,进行最后一次培土,然后灌水。

  结果期每7天左右灌一次水,随水追2~3次肥。外温夜间降至15℃以下时,放下周围薄膜,白天25℃以上时再放风。

病害防治

  1.炭疽病 该病最适发病条件是17℃和100%的湿度,温度超过27℃,湿度低于92%、低于13℃,抑制病势。防治上:①可控制温、湿度;②种子消毒;③药剂防治:百菌清、甲托、代森锌等。

  2.锈病 高温高湿为发病主要因素,防治上可注意排湿防涝,用25%粉锈宁2000倍、代森锌、多菌灵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