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状赘生物

《菜花状赘生物》是2011年9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武警总队第二医院尖锐湿疣(HPV)与生殖器疱疹(HSV)研究治疗中心。
本书采用问答形式,通过对尖锐湿疣防治中最为主要和常见的192个问题的释疑,将近年来国内外尖锐湿疣防治中的最新理念、最新方法、最先进的成绩和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期望通过此书,使临床专科医生以及广大尖锐湿疣患者了解尖锐湿疣防治中易产生的疑惑和尖锐湿疣防治的最新进展。
- 书名 菜花状赘生物
- 作者 武警总队第二医院尖锐湿疣(HPV)与生殖器疱疹(HSV)研究治疗中心
- 类别 医学
-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年9月1日
内容简介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类型为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其中HPV16和18型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分子较小(直径55nm)的DNA病毒,生物学上属Papovavirus科。已知的人类乳突病毒有一百多种基因型,其中有三十余种会感染人类生殖器官的皮肤及黏膜,造成各种疾病。尖锐湿疣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虽近年来,我国防控尖锐湿疣的策略已经取得较显著的效果,但是临床治疗及预防中,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对这一疾病及其引发的多种临床症候没有全面、系统、精确的了解,往往造成防治过程中的一些偏差甚至错误。
作品目录
尖锐湿疣病因学
人乳头瘤病毒结构特征和功能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和疾病人乳头瘤病毒与肛门生殖器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与肛门生殖器癌肛门生殖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
2.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年龄分布
2.2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别分布
2.3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部位
2.4 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
2.5 人乳头瘤病毒易感因素
2.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结局
第三章 尖锐湿疣传染途径
3.1 性接触传染途径
3.2 非性接触感染途径
3.3 儿童尖锐湿疣传染途径
……
菜花状赘生物是什么?
尖锐湿疣基本的损害为淡红色,灰白色或淡褐色和柔软的增生物,少数表面角化较明显。增生物大小不一,单个或群集分布,表面呈分叶或棘刺状,湿润,基底较窄或有蒂,阴道损害可为扁平疣状,女性患者由于阴道分泌物刺激,损害范围较男性大,甚至从外阴至阴道,宫颈等处都长满了一片毛棘或很多小的菜花状突起,好似玫瑰色的芒刺或鸡冠状,由于皮损排列分布的不同,外观上常表现为颗粒状,乳头瘤状、鸡冠状、菜花状或蕈状等不同形态。
菜花状赘生物多发部位是哪里?
尖锐湿疣属于中医"疣疮"、"疣目"、"臊瘊"等范畴。男性好发于冠状沟、龟头、包皮、系带、尿道口,少数见于阴茎体部,同性恋者可发生于肛周及直肠。但很少见于阴囊。尤其易发生于有慢性淋病、包皮过长者。除以上部位外,人体的其他部位也可患病,如口腔、腋窝、脐窝、足趾间等。也可以从身体的其它部位自身接种到生殖器部位,但很少见。男性为乳头样、菜花样突起,红色,湿润柔软。多表现为孤立的或多发的菜花或鸡冠状突起,多在外阴、肛周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