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莳萝

2022-07-07 16:56:10 百科资料

莳萝(学名:Anethum graveolens L.)是伞形科、莳萝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稀为二年生,高可达120厘米,全株无毛,有强烈香味。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光滑,有纵长细条纹,基生叶有柄,叶柄基部有宽阔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宽卵形,茎上部叶较小,分裂次数少,无叶柄,仅有叶鞘。复伞形花序常呈二歧式分枝,伞形花序;伞辐稍不等长;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花瓣黄色,中脉常呈褐色,小舌片钝,近长方形,内曲;花柱短,先直后弯,基圆锥形至垫状。分生果卵状椭圆形,成熟时褐色,背部扁压状,背棱细但明显突起,侧棱灰白色,胚乳腹面平直。5-8月开花,7-9月结果。

原产欧洲南部;中国东北、甘肃、四川、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莳萝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高温,也不耐寒,耐旱力略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莳萝茎叶及果实有茴香味,尤以果实较浓。嫩茎叶供作蔬菜食用,果实可提取芳香油,油中主要成分是香芹酮,为调和香精的原料。果实可入药,有驱风,健胃,散瘀,催乳等作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 中文名称 莳萝
  • 拉丁学名 Anethum graveolens L.
  • 别名 土茴香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基本简介

莳萝

形态

  多年或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茎直立,无毛。叶矩圆形至倒卵形,长10-3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丝状。复伞形花序顶生,直径约15厘米;无总苞及小苞;花瓣黄色,内曲,早落。双悬果椭圆形,背棱稍突起,侧棱狭扁带状。

  一年生草本,稀为二年生,高60-120厘米,全株无毛,有强烈香味。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光滑,有纵长细条纹,径0.5-1.5厘米。基生叶有柄,叶柄长4-6厘米,基部有宽阔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宽卵形,3-4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丝状,长4-20毫米,宽不及0.5毫米;茎上部叶较小,分裂次数少,无叶柄,仅有叶鞘。

  复伞形花序常呈二歧式分枝,伞形花序直径5-15厘米;伞辐10-25,稍不等长;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15-25;无小总苞片;花瓣黄色,中脉常呈褐色,长圆形或近方形,小舌片钝,近长方形,内曲;花柱短,先直后弯;萼齿不显;花柱基圆锥形至垫状。

  分生果卵状椭圆形,长3-5毫米,宽2-2.5毫米,成熟时褐色,背部扁压状,背棱细但明显突起,侧棱狭翅状,灰白色;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5-8月,果期7-9月。

性味

  辛、温,无毒。

欧莳萝

成分

  果实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藏茴香酮、柠檬烯、水芹烯,及脂肪油。

莳萝

  化学结构:

  酮类--藏茴香酮

  酚类--丁香酚、肉董蔻油醚

  萜烟--柠檬烯、水茴香萜、松油烯

用途

  果实可提芳香油,为调合香精的原料;可作小茴香的代用品;果入药, 有驱风、健胃、散瘀、催乳作用。

莳萝

  功用:

  抗痉挛、祛肠胃胀气、利消化、消毒、促进泌乳、助产、镇静、利胃、促发汗、帮助睡眠、预防动脉硬化。

适合与之调和的精油

  佛手柑、芫荽、丝柏、天竺葵、桔、香桃木、甜橙、苦橙叶、迷迭香。

注意事项

  过去一度被拿来在临盆时助产,所以应避免在怀孕期间使用。

莳萝介绍

  产地:原产欧洲南部;我国东北、甘肃、广东、广西等地栽培。

  用途:果实可提芳香油,为调合香精的原料;可作小茴香的代用品;果入药,有驱风、键胃、散瘀、催乳作用。

食用效果

  抗痉挛 祛肠胃胀气 利消化 消毒 促进泌乳 助产 镇静 利胃 促发汗 帮助睡眠 预防动脉硬化

饮食禁忌

  过去一度被拿来在临盆时助产, 所以应避免在怀孕期间使用。

莳萝

药用价值

药理药性

  性味:辛、温,无毒。

  成分:果实含有挥发油(油中成分为藏茴香酮、柠檬烯、水芹烯等,及脂肪油。

  药理:健胃、驱风、催乳。

  功用主治:小儿气胀、呕逆、腹冷、食欲不振。

用法

  小儿疝气腹胀

  萌萝子炒香研细末,以热黄酒调如糊,趁温嚣包患部,一日2~3次换敷。

  闪挫腰疼

  莳萝子炒香,每次3克,温黄酒送服,一日2-3次。

  其它用途:医疗上如肠胃不适、口臭及糖尿病等均有疗效,也可用于增加乳汁的分泌。最常见的用法是去除鱼类冷盘及烟熏鲑鱼的腥味或做盘饰,也可加入泡菜、汤品或调味酱,或制成面包、芋头和海鲜。还常用於腌渍业,如腌渍黄瓜;萝草(dillweeds)切碎放入汤、生菜沙拉及海产品中可促进风味适宜用於鱼类、海鲜、蔬菜、调味酱等。因有助产效果孕妇不宜使用其精油。

  制小茴香

  莳萝

  俗名:香丝菜,谷茴香。

  性味:性温,味辛。

  功效:理气开胃,解鱼肉毒。

  宜食:适宜小肠疝气痛,寒气腹痛,胃寒恶心呃逆呕吐之人食用;适宜睾丸肿痛偏坠,睾丸鞘膜积液之人食用;适宜孕妇产后乳汁缺乏者食用;适宜女子月经期间小腹冷痛时食用;适宜肾虚腰痛,转侧不能,嗜卧疲弱,或小便夜多者食用。宜作为调味品食用,可以芳香开胃,增进食欲。

  《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元·李杲:"补命火不足。"《伤寒蕴要》:"暖丹田。"《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色肉腥臊冷滞诸毒。"

  忌食:发热之人或有内火者,以及阴虚之人忌食;干燥综合征,结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阴虚内热者忌食。

  《本草经疏》:"胃、肾多火,阳道数举,得热则呕者勿服。"《得配本草》:"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本草述》:"大抵此味之治,切于寒者或虚寒者,若小肠、膀胱井胃腑之证患于热者,投之反增其疾也。"

  按语:茴香的主要成分为莳萝,还有成分为茴香脑、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吃了可以刺激胃肠神经血管,增加胃肠蠕动,排除胃肠中积气,促进全身血液的流动,因而可以达到中医所谓的祛风散寒,暖胃行气的作用。莳萝,亦称小茴香,又叫土茴香、瘪谷茴香,也能行气开胃,温暖脾肾、解鱼肉毒,故其功用和宜忌均与本文小茴香类似。《本草正义》中说:"皆温辛行气散寒之功,治诸疝最佳,然辛香燥烈,耗气伤津,止可借以行经,不可独任重任。"而《饮食须知》中又说:"有实热者少食。

心灵疗效

  在惊吓和极度紧张后可派上用场,有助于走出笼罩心灵的阴霾,带来轻松的感受。

身体疗效

  莳萝水常用以改善儿童的消化异常,特别是肠胃胀气的毛病。但是莳萝精油比莳萝水要强劲得多,绝不可用在婴儿身上。莳萝精油确实有助于成人的消化异常,减轻胀气和便秘的困扰,对于胃部的发酵作用也有相当的疗效,因此可解决口臭的烦恼。具抗痉挛的特性,可止嗝。据说可以增进哺乳母亲的泌乳量,而其助产的功能仍不断受到重用。

  可安抚紧张的神经,包括伴随而来的头痛和汗如雨下。

  [小儿疝气腹胀]

  萌萝子炒香研细末,以热黄酒调如糊,趁温嚣包患部,一日2~3次换敷。

  [闪挫腰疼]

  莳萝子炒香,每次3克,温黄酒送服,一日2~3次。

皮肤疗效

  促进伤口愈合。

食用方法

  莳萝在俄罗斯、中东和印度菜式中特别受欢迎。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助消化缓解肠胃胀气、胃

  痛和失眠。莳萝香气近似于香芹而更强烈一些有点清凉味,温和而不刺激,味道辛香甘甜。适用于炖类、海鲜等佐味香料。莳萝放到汤里、生菜沙拉及一些海产品的菜肴中,有促进风味之功效。

莳萝

  莳萝种子的香味比叶子浓郁,更适合搭配鱼虾贝类等。

  法国海鲜大烩

  材料:洋葱,干葱各一个,莳萝15G,茴香酒1小匙,白葡萄酒1小匙,牛油1块。

  海鲜:青口100G,白贝150G,白虾100G,三文鱼100G,扇贝肉100G。

  酱汁:忌廉汁200G

  做法:海鲜洗净飞水,牛油煎锅炒洋葱,干葱碎。加入海鲜,白葡萄酒煮浓,加入忌廉汁煮稠,调味。最后加入茴香酒,莳 萝叶,拌匀即可。

  莳萝腌三文鱼

  材料:三文鱼500G,莳萝150G,柠檬片半个,青柠片1/3个,法国黄芥茉10G。大藏芥茉15G,盐、胡椒适量。

  做法:三文鱼去皮,洗净吸干水,放入方盘中。用盐、胡椒涂在三文鱼上,涂上芥茉。切碎莳萝涂满鱼肉上。在鱼上面再铺放柠檬片、青柠片,封好放入保鲜柜腌4~5小时取出,切片,配多士、麦包、咸饼干食用。

应用历史

  可确定的是,人们在五千年前的埃及首次得知莳萝这种植物。埃及人将它和芫荽及泻根混合,以治疗头痛。希腊人和罗马人也很爱用莳萝,他们管它叫Anethon,这个名字也正是莳萝植物学上属名的由来。有些人相信它就是圣经里所说的『洋茴香』Anise(马太福音23章、24节),因为在巴勒斯坦,人们大量地栽种莳萝。古代的医者则相信它有益于止嗝。

莳萝

  莳萝的英语俗名Dill是由盎格鲁。萨克逊语的Dylle或Dylla演变而来的,到了中世纪时才变成Dill,这个字意指风平浪静、哄婴儿入睡等,可能是指莳萝祛肠胃胀气的主要用途,而它也用来温敷以帮助安眠,冰岛文有个老字Dilla意为安抚孩童。莳萝在中世纪时,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植物,当时的人们相信它是可以对抗巫术的符咒,而且也喜欢把它加在春药当中。

  西元812年,法兰克王国的君主查理曼大帝,曾下旨全国广栽此种植物。莳萝常用来烹调鱼类,烘焙面包,做汤,调味酱和腌渍小黄瓜。

繁殖培育

  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繁殖为主。最好选用优良母体,建立种子园和采穗树园。行播种繁殖的,最好从人工辅助授粉开始,应在5-6天盛花期间重复授粉5-6次。

育苗技术

  ①采种:莳萝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10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当球果由黄绿色变为黄褐色,种皮由黄褐色变为深褐色时,种子逐渐成熟,即可采收。将球果摊于室内阴干,当球果开裂后,轻轻敲击脱出种子。

莳萝

  ②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冷水或40-50℃温水浸种4-5天。每天换水一次,捞出沥干水分即可播种。也可用3%的硫酸铜或1%尿素溶液浸种,有益于发芽,用甲醇浸种5分钟可提高发芽率和提早发芽。有的采取长期冷水浸种,获得良好的效果。

  ③播种:莳萝对土壤pH反应敏感。中性或微碱土育苗,常出现苗木黄化现象,生长不良.故宜选地下水位较高,pH5-6.5。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播种育苗。冬季播种以12月为好,春季播种宜在2月中、下旬进行。莳萝幼苗出土力弱,覆土不宜太厚,以2厘米左右为宜。覆土后随即覆盖一层稻草或地膜,以利保墒并防止土壤板结。每米条沟播种30-50粒,莳萝幼苗对不同土壤水分水平的光合生理响应。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土壤水饱和(T2)以及水淹(T3)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莳萝当年实生幼苗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条件下的 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均显著影响莳萝幼苗光合色素、叶片气体交换以及表观资源利用效率,莳萝幼苗不仅具有耐水湿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旱性。在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莳萝适宜栽植于土壤饱和水或渍水的环境中,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应注意浇水抗旱,使莳萝保持正常的净光合速率。

莳萝

  ④抚育管理要点:莳萝出苗期胚轴长且脆嫩,应注意及时揭去覆草,以防伤苗。然后根据出苗情况,在进行疏密补缺,使苗木均匀分布。进入幼苗期,苗木对水分亏缺反应敏感,水分管理尤应当心,应经常保持苗床湿润。此后追肥也应增加,但要注意次多量少(浓度低些),从5月下旬开始至8月中旬,每隔2-4周追速效肥一次,为防苗木黄化,还应及时施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每次施肥和灌水后应及时松土除草。

扦插繁殖

  近几年,由于气候反常对种子的影响,莳萝的播种繁殖发芽率较低。在当前种源不足的情况下,扦插育苗是 莳萝繁殖的主要方法。扦插繁殖时,为了扩大条源加速繁殖,除了硬枝扦插外,还可在夏、秋季节应用嫩枝扦插。扦插育苗分硬枝扦插、嫩枝扦插良种。扦插宜用幼龄树的秋梢带踵扦插。插条用高锰酸钾液浸泡2h,效果好。移植要带土球,小苗沾泥。具体做法如下:

莳草

  嫩枝扦插:6月至8月份,在中幼龄树上选取萌发的侧枝,剪成插穗,上部留叶3片至5片,用沙壤土作基质,以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插于苗床,并搭阴篷遮荫,保持床面湿润,一般9月中下旬即可愈合生根。

  相关技术要求:在进行硬枝扦插时,插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苗率的高低和苗木的品质。此外,硬枝扦插成活率除与母体有关外,还与插穗剪取的部位密切相关,以枝条的基部为最好,中部次之,梢部最差。

其他用途

  莳萝医疗上如肠胃不适、口臭及糖尿病等均有疗效,对於哺乳中之产妇经常食用可增加乳汁之分泌。最常见的用法是撒在鱼类冷盘及烟熏鲑鱼上,以去腥或做盘饰,也可加入泡菜、汤品或调味酱,或制成面包、芋头和海鲜。莳萝子气味较强,多用於腌渍业,如腌渍黄瓜;叶子气味温和又称萝草(dillweeds),将之切碎放入汤、生菜沙拉及海产品中,可促进风味适宜用於鱼类、海鲜、蔬菜、调味酱等。

参考文献

  Anethum graveolens L. Sp. Pl. 1. 263. 1753; DC. Prodr. 4: 186. 1830; Miquel, Fl. Ind. Bot. 1. 1: 743. 1856; Drude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r.3. 8: 208. 1898; Komarov, Fl. Mansh. 3: 180. 1905; Thellung in Hegi Ill. Fl. Mitt. -Europ. 5 (2): 1291. fig. 2487. 2488. 2307. b. 1926; Schischk. in Komarov, Fl. URSS 17: 209, 1951; Kitam. et Hiroe in F. et Fl. Nep. Him. 187. 1955; 东北植物检索表247. 图8. 195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1082. 图3893. 1972; 东北草本植物志6: 230. 1977; P. K. Mukherjee in Act. 2nd. Symp. Intern. Umbell. 52. 1977; Cannon in Hara et Williams, Enum. Flow. Pl. Nep. 2: 184. 1979; 秦岭植物志1 (3): 414. 1981. --Anethum sowa DC. Prodr. 4: 186. 1830; Roxburgh Fl. Ind. ed. Carey 2: 96. 1832; Wight et Arn. Prodr. or. 1: 372. 1834; Wight Icones 2. t. 572. 1843; Craib Fl. Siam. Enum. 1: 791. 1931; --Peucedanum graveolens Benth. et Hook. f. Gen. Pl. 1: 919. 1867; C. B. Clarke in Hook. f. Fl. Brit. Ind. 2: 709. 1879; Hayata, Mat. Fl. Formosa 130. 1911. 台湾植物志3: 966. 1977.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