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草

荔枝草(学名:Salvia plebeia R. Br.)是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厚,向下直伸,有须根。茎直立,高可达90厘米,粗壮,多分枝,叶片椭圆状卵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圆齿、牙齿或尖锯齿,草质,叶柄腹凹背凸,密被疏柔毛。轮伞花序,多数,苞片披针形,长于或短于花萼;全缘,两面被疏柔毛,花梗与花序轴密被疏柔毛。花萼钟形,散布黄褐色腺点,二唇形,上唇全缘,花冠淡红、淡紫、紫、蓝紫至蓝色,稀白色,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形,下唇外面被微柔毛,中裂片最大,阔倒心形,能育雄蕊着生于下唇基部,药隔弯成弧形,上臂和下臂等长,花柱和花冠等长,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微隆起。小坚果倒卵圆形,4-5月开花,6-7月结果。
在中国除新疆、甘肃、青海及西藏外几产全国各地;朝鲜、日本、阿富汗、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可至2800米的山坡,路旁,沟边,田野潮湿的土壤上。
荔枝草的全草入药,中国民间广泛用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流感,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血,鼻衄,乳痈,淋巴腺炎,哮喘,腹水肿胀,肾炎水肿,疗疮疖肿,痔疮肿痛,子宫脱出,尿道炎,高血压,一切疼痛及胃癌等症。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 中文名称 荔枝草
- 拉丁学名 Salvia plebeia R. Br.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名称
荔枝草(本草纲目拾遗)皱皮葱、雪里青、过冬青、凤眼草、赖师草、隔冬青、土犀角(本草纲目拾遗),荠苎(植物名实图考,非本草拾遗、纲目之荠苎),蚧肚草(陕西),黑紫苏、癫肚皮棵、荠苎、皱皮草、癫头草、癫蛤蟆草、野猪菜、野芝麻(江苏),沟香藿、膨胀草(福建福州),癫蛤蟆草、猪婆草、麻鸡婆草、野芥菜、毛苦菜(江西),野茄子(贵州安龙),山茴香(贵州瓮安),野芝麻、癫格宝草、癫子草、癫疙包草(贵州),癫子草、癫疙宝草、癫肚子苗、波罗子、青蛙草、野芝麻、皱皮大菜(四川),旋涛草、泽泻(湖北),野薄荷(湖南),鱼味草、臭草(广东),大塔花、劫细(广西),猴臂草、土荆芥(云南)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主根肥厚,向下直伸,有多数须根。
茎直立,高15-90厘米,粗壮,多分枝,被向下的灰白色疏柔毛。
叶椭圆状卵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圆齿、牙齿或尖锯齿,草质,上面被稀疏的微硬毛,下面被短疏柔毛,余部散布黄褐色腺点;叶柄长4-15毫米,腹凹背凸,密被疏柔毛。
轮伞花序6花,多数,在茎、枝顶端密集组成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花序长10-25厘米,结果时延长;苞片披针形,长于或短于花萼;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被疏柔毛,下面较密,边缘具缘毛;花梗长约1毫米,与花序轴密被疏柔毛。花萼钟形,长约2.7毫米,外面被疏柔毛,散布黄褐色腺点,内面喉部有微柔毛,二唇形,唇裂约至花萼长1/3,上唇全缘,先端具3个小尖头,下唇深裂成2齿,齿三角形,锐尖。花冠淡红、淡紫、紫、蓝紫至蓝色,稀白色,长4.5毫米,冠筒外面无毛,内面中部有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形,长约1.8毫米,宽1毫米,先端微凹,外面密被微柔毛,两侧折合,下唇长约1.7毫米,宽3毫米,外面被微柔毛,3裂,中裂片最大,阔倒心形,顶端微凹或呈浅波状,侧裂片近半圆形。能育雄蕊2,着生于下唇基部,略伸出花冠外,花丝长1.5毫米,药隔长约1.5毫米,弯成弧形,上臂和下臂等长,上臂具药室,二下臂不育,膨大,互相联合。花柱和花冠等长,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微隆起。
小坚果倒卵圆形,直径0.4毫米,成熟时干燥,光滑。
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范围
除新疆、甘肃、青海及西藏外几产全国各地;生于山坡,路旁,沟边,田野潮湿的土壤上,海拔可至2800米。朝鲜,日本,阿富汗,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也有。模式标本采自伊里安岛。
主要价值
主根肥厚,向下直伸,有多数须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肾炎水肿、痈肿;外治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
栽培技术
- 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环境。土壤以较肥沃、疏松的夹砂土较好。
- 种植:用种子繁殖。四川地区于9~10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畦。把种子混在拌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里,每亩用种子5两左右,使成种子灰。播时,按行、株距各约33cm开穴,深3~7cm,施人言粪水后,把种子灰匀撒穴里,不必盖土。
- 田间管理:苗出齐后,用清淡人畜粪水追肥1次提苗。苗高7~10cm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4~5株。结合中除、追肥1次过冬。第2年3月再行中除、追肥1次,肥料用人畜粪水。
- 病虫害防治:虫害有蟋蟀和青虫,可用6%可湿性六六六防治
化学成分
含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4-羟基苯乳酸、高车前甙(homoplantaginin)、尼泊黄酮甙(nepetrin)、楔叶泽兰素(eupafolin)、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