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属

荔枝属有2种,一产菲律宾,一产我国,国产种荔枝 广植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为一很有名的佳果,品种多至数十。乔木;叶为偶数羽状复叶;花单性,辐射对称,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萼小;花瓣缺;花盘肉质;雄蕊8,花丝有毛;子房2-3裂;果核果状,果皮有凸瘤;种子有肉质、多汁、白色的假种皮。
- 中文名 荔枝属
- 分布区域 广东、台湾、福建、广西等地
- 拼 音 lizhishu
- 下级分类 荔枝
- 模式种 荔枝
本属简介
乔木。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无托叶。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被金黄色短绒毛;苞片和小苞片均小;花单性,雌雄同株,辐射对称;萼杯状,4或5浅裂,裂片镊合状排列,早期张开;无花瓣;花盘碟状,全缘;雄蕊(雄花)6-8,伸出,花丝线状,被柔毛;子房(雌花)有短柄,倒心状,2裂,很少3裂,2室,很少3室,花柱着生在子房裂片间,柱头2或3裂;胚珠每室1颗。果深裂为2或3果爿,通常仅1或2个发育,卵圆形或近球形,果皮革质(干时脆壳质),外面有龟甲状裂纹,散生圆锥状小凸体,有时近平滑;种子与果爿近同形,种皮褐色,光亮,革质,假种皮肉质,包裹种子的全部或下半部;胚直,子叶并生。

资源分布
2种,我国和菲律宾各1种。
本属模式种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常绿乔木,高通常不超过10米,有时可达15米或更高,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状,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0-25厘米或过之;小叶2或3对,较少4对,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常纤细,在腹面不很明显,在背面明显或稍凸起;小叶柄长7-8毫米。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厘米,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产我国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引种的记录。
繁殖栽培
繁殖栽培繁殖苗木主要有嫁接和高压条两种。
园林用途
荔枝为华南的重要果树。因树冠广阔,枝叶茂密,也常于庭园种植。
相关介绍
P. W. Leenhouts(见Blumea 24: 398-402. 1978)建议将 L. philippinensis Radlk. 与本种归并而给予亚种的级位,同时又根据 Blume 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的标本(栽培)另立一亚种爪哇荔枝 L. chinensis subsp. javensis Leenh.。爪哇荔枝的主要特征是花序有少数穗状分枝,花密集成无柄花束。我国西南部的标本中,花序具有上述特征的较常见,华南地区的少数栽培品种也可见类似的花序。由于荔枝栽培历史很长,品种复杂,上述花序特征差异的性质和意义应作更全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