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草台班子

2022-07-04 06:16:24 百科资料

草台班子①泛指长期流动演出于农村集镇的戏曲班社。得名于"草台戏",常在乡村或小城市中流动演出。②比喻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平不高的团体。

  • 中文名 草台班子
  • 泛指 流动演出于农村集镇的戏曲班社
  • 得名于 "草台戏"
  • 演出地点 乡村或小城市中

释义

  ①演员较少,行头、道具等较简陋的戏班子,常在乡村或小城市中流动演出。

  ②比喻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平不高的团体。

详细解释

  泛指长期流动演出于农村集镇的戏曲班社。得名于"草台戏"。草台戏源出于民间的酬神演出活动。每逢诸神(如东岳、火神、城隍等)诞辰,各地照例要在神庙作会演戏,如当地没有庙宇,则于野外空旷处搭设草台演唱,供百姓"藉神诞以行乐"。清代地方戏蓬勃兴起后,因受到封建士大夫的歧视,其班社多不能进城演唱,只得在各地农村集镇临时搭设简陋的棚台,作流动性演出,遂被称为"草台班"。有的地方还称为"跑帘外的"、"跑大棚的"、"唱野台子的"等,包含有轻蔑的意思。

  草台班的条件不一,有的较好一些,有的设备简陋。但草台班接近下层群众,反映社会实际,所演剧目大都具有较强的人民性,也造就过很多优秀演员。因此,在中国戏曲史上,特别是推动地方戏曲的不断发展,草台班是有一定的历史地位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