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草原退化

2022-07-15 02:04:15 百科资料

草场退化即草场植被衰退。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种类减少,各类牧草质量变劣,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等。草场退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类型,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草场退化是人为活动和不利自然因素导致的草场恶化,包括土壤物质损失和理化性质变劣,优良牧草的丧失和经济生产力下降。中国的草场退化主要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包括过放牧、滥垦和滥采等。

  • 中文名 草原退化
  • 外文名 grassland degradation
  • 学科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包括 草原沙化、草原盐渍化

简介

  词目:草原退化

  释文: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影响,草原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劣化,导致生产力下降的现象或过程。草原退化活动主要包括:草原沙化、草原盐渍化以及草原污染等。草原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水文动态变化,如降水减少、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等。

  草原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超载放牧、采樵伐木、不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采矿、修路等工程活动。草原退化的主要危害是:产草量下降,特别是优质草大量减少,杂草等劣质草比例增加,牧畜供养量下降;与此同时,风沙及沙尘暴等灾害加剧,对更广大地区产生危害。防治草原退化的基本途径和措施是合理开发草原地区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维持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生态问题之一。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了草原退化现场,约有90%以上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

  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有自然的因素,如长期干旱,风蚀,水蚀,火灾,沙尘暴,鼠、虫害等。但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如过牧,滥垦,过伐等。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掠夺式利用,从草原不断带走大量的物质,得不到补偿,违背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平衡的基本原理,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衰退,使草原的生态与生产力不断下降。

阶段

  草原的退化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草群变矮,盖度、产量下降,这时的草地如果给予适当的利用或休歇,可望短期内恢复;②植被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劣质、低质杂草及毒草大量滋生,这时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可在较长时间内恢复;③生草土层完全破坏,这时植物成分和生境都发生了变化,难以恢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