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棵

学名黄荆,是一种灌木生长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北达秦岭淮河;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荆棵是山东部分地区对黄荆的叫法,主要是济宁、泰安、莱芜、临沂、淄博地区为主。
荆棵根外形沧桑有力,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常被盆景爱好者培植成盆景。
荆棵现名牡荆、荆条、黄荆,是马鞭草科的一种落叶灌木。
其果实(黄荆子)及根、茎、叶入药;四季均可采,以夏秋采收为好,根、茎洗净切段晒干,叶、果阴干备用,叶亦可鲜用。
- 中文名称 牡荆
- 拉丁学名 Vitexnegundo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
- 别称 牡荆、布荆、黄荆、黄荆条、黄荆子、荆棵、荆梢子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生长环境
丛生于山野间的小灌木。
分布范围
灌木生长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北达秦岭淮河;非洲东部经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荆棵是山东部分地区对黄荆的叫法,主要是济宁、泰安、莱芜、临沂、淄博地区为主。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叶对生,掌状复叶,小叶5,少有3;小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花冠淡紫色。果实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8-11月。
产华东各省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山坡路边灌丛中。日本也有分布。
茎皮可造纸及制人造棉;茎叶治久痢;种子为清凉性镇静、镇痛药;根可以驱烧虫;花和枝叶可提取芳香油。
1932 年裴鉴发表的中间型,其特点,叶缘有较多的粗锯齿,而不是深分裂的小叶,根据我们观察很多标本之后,觉得这一变型的叶形和锯齿,与荆条不同,但与牡荆很相似,故将它作为牡荆的异名。
主要价值
古代又名楚,用来做刑仗,鞭打犯人。因此楚又称"荆楚", 受鞭打叫"受楚"。"受楚"是件痛苦的事,所以"楚"字又引申有"痛苦"的意思,如痛楚、苦楚。荆在古代还用来制作妇女的发钗,称为"荆钗"。后来还演变成谦称自己的妻子为"荆室""拙荆",或简称为"荆"。
功能用途分类: 医药
《药典》。【苗药】功用同黄荆《苗医药》。毛叶黄荆:叶药用,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并可祛蚊《湘蓝考》。
全株:辛、微苦,温。祛风化痰,下气,止痛。用于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痛、疝气,带下病,风湿关节痛。叶油(牡荆油):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