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荀巨伯忠于友情

2022-07-09 00:43:03 百科资料

《荀巨伯忠于友情》是《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

荀巨伯忠于友情,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入侵者被感动,撤兵而去,他的义举使得全郡得以保全。本文颂扬了荀巨伯重视友情、舍身取义的高尚品质。

  • 中文名称 荀巨伯忠于友情
  • 出处 《世说新语》
  • 作者 刘义庆
  • 主角 荀巨伯

作品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这本书的作者是刘义庆等。它的主要内容是记述汉末至东晋各高士名流的言行轶事 。)

注释译文

注释

  1 .荀(xún)巨伯:汉桓帝时颍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一带)人,生平不可考。

  2 .值:恰好

  3. 胡贼:指北方异族入侵中原的流寇。古时我国西、北部一带少数民族统称为"胡"。

  4. 语:告诉

  5. 子:尊称,相当于"您"

  6 .去;离开

  7 .相视:看着你

  8. 败义:败坏道义

  9 . 以:用来

  10.既:已经

  11.汝:你

  12.独止:一个人留下。止:停留不走

  13 .委:抛弃,放弃

  13 .相谓:相互议论

  14. 我辈:我们

  15.不义:不懂道义

  16 .之:的

  17.班军:调军队回去。班:撤回

  18. 一:整个

  19 .获全:得到保全,免受侵害

  20. 郡:此指城。

  21.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译文

  荀巨伯大老远来看望朋友病情,恰好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今天死定了,你走吧!"巨伯回答说:"我远来探望你,你让我离开;损害做人准则而求活命,哪里是我荀巨伯(能)做出来的?"贼来到了,对巨伯说:"大军到来,整个城池将洗劫一空,你是什么人,而敢单独一人阻挡?"巨伯回答说:"我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换朋友活命。"贼相对说:"我们是一群不讲仁义的人,却进入了讲仁义的国度!"于是班师回去了,全城也得到保全。

作品赏析

  《世说新语》的这篇文章采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代朋友死去,而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文章还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让贼一"谓"一"还",来表现巨伯的义,栩栩如生。语言简练【道理】

  我们交朋友也应该交一些有道义的人,而不是一些见利忘义的小人。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所以这是一篇动人的故事。

练习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A、子可去(离开)

  B、贼既(既然)至

  C、败(损害、败坏)义以求生

  D、一郡并获全(保全)

  E、胡贼(指入侵的军队)

  2.下列对"友人有疾,不忍委之"正确的一项是(C)

  A.朋友有病,不忍心委托他。

  B.朋友跑得快,不忍心拉住他。

  C.朋友有病,不忍心丢弃他。

  D.朋友跑得快,不能委托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