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茶叶悖论

2022-07-09 03:14:49 百科资料

茶叶悖论是爱因斯坦192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茶叶在茶杯中当被搅动后的现象:茶叶会游到杯底的中央,而非预想的在螺线型离心力作用下被推动到杯底的边缘。

  • 中文名称 茶叶悖论
  • 提出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提出内容 解释河岸侵蚀问题(拜尔定律)
  • 提出时间 1926年

来源

  最初的解释来自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26年一篇用于解释河岸侵蚀问题(拜尔定律)的论文。

科学解释

  搅动液体使其在杯中旋转,产生向外的离心现象。然而,靠近底部外侧的液体由于于杯壁的摩擦减慢旋转,那里的离心力减弱从而使得压差对水流的作用大于离心力。这就是被称为边界层或更确切为埃克曼层。

  由于离心现象,沿边缘的作用力大于中间。如果全部的液体作为一个固体旋转,内部的向心力与外部(向心力)与转速关联,所以就没有向内或向外的运动。

  在一个茶杯中,旋转在底部较慢,压力坡度产生并随之产生沿底部的向内的波流。向上一些,液体流向外侧。这个第二波流沿底部向内流从而把边缘外部的茶叶聚集到中央。由于茶叶的重量无法上升,所以它们停留在底部中心。结合第一旋转波流的作用,这些茶叶将沿底部向内螺旋。

  可应用于洋流中的漂浮运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