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汤
2022-07-01 20:25:52 百科资料
茵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全生集》卷二。主治黄,传经热症。
- 名称 茵陈汤
- 出处 《伤寒全生集》卷二
- 组成 茵陈、山栀、滑石、甘草、枳实、黄连
- 主治 黄,传经热症
组成
茵陈、山栀、滑石、甘草、枳实、黄连。
用法用量
水、灯心煎服。
主治
黄,传经热症。
加减化裁
渴,加天花粉、石膏;大便燥实,加大黄。
附方
名称:茵陈汤
组成:山茵陈、山栀子各三钱,秦艽、升麻各四钱
用法:上锉。以三钱为一服,水煎去滓,食后服。五日减三分之一,十日减三分之二,二十日病悉去
主治:伤寒发汗有留热,身面皆黄,多热,食不减。黄疸,小便赤
出处:《普济方》卷一四二引《澹寮方》
名称:茵陈汤
组成:茵陈、山栀、柴胡、黄柏(蜜炙)、黄芩、升麻、龙胆草各半两,大黄(炒)一两
用法:上锉。水煎,空心服。以利为度
主治:伤寒发黄,目悉黄,小便赤
出处:《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名称:茵陈汤
组成:茵陈一两,淡竹叶、大黄三钱,半栀子五大个,通草二钱
用法:上为散。以水二盏,煎茵陈,次下后药,至一盏,调三味
主治:伤寒七八日内,热结,身黄如橙,小便不利,腹胀,并酒伤,瘀热在内,发热,头有汗,身无汗
出处:《普济方》卷一三O引《鲍氏方》
名称:茵陈汤
组成:山茵陈、山栀子各一两,川大黄、芒消、寒水石、木通各半两
用法:上锉。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主治:小儿发黄,身如橘色
出处:《普济方》卷三六九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