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花

苦瓜花,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的花。我国南北均普遍栽培。具有清热解毒,和胃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胃气痛。
- 中文名 苦瓜花
- 别称 癞瓜花、凉瓜花、癞葡萄花、锦荔枝花、红姑娘花、红羊花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入药部位
花。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和胃。
主治
痢疾,胃气痛。
相关配伍
治痢疾:取鲜苦瓜花12个,捣烂取汁,和蜜适量;赤痢加入红曲3g,白痢加入六一散9g,开水冲服。(《闽南民间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焙焦研末入散。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慎服。
采集加工
夏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烘干。
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有细柔毛,卷须不分枝。叶大,肾状圆形,长宽各约5-12cm,通常5-7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基部收缩,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叶柄长3-6cm。花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长5-15cm,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宽5-15mm,全缘;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长4-6mm;花冠黄色,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长1.5-2cm,先端钝圆或微凹;雄蕊3,贴生于萼筒喉部。雌花单生,有柄,长5-10cm,基部有苞片;子房纺锤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细长,柱头3枚,胚珠多数。果实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均狭窄,长8-30cm,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自顶端3瓣开裂。种子椭圆形,扁平,长10-15mm,两端均具角状齿,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我国南北均普遍栽培。
药理作用
苦瓜花中的苦瓜素对病毒、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煅为末,治胃气疼,开水下;治眼疼,灯草汤下。"
附注
本品又被叫做"凉瓜花",而豆科豆薯属植物豆薯藤的花也可叫做"凉瓜花",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