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炼树

苦炼树,苦楝是古老的树种,在我国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就有楝树生长特性及育苗造林的记载。苦楝在我国分布很 广。黄河流域以南、华东及华南等地皆有栽培。
- 中文名称 苦炼树
- 拉丁学名 Melia azedarach L.
- 别称 苦楝、苦苓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俗名、别名:苦楝、苦苓、森树、檀、紫花树、火炼树
观察笔记:落叶大乔木,树高可达20公尺,主干直立,树皮暗灰,有纵裂;叶为2~3回羽状复叶,互生;花为复总状花序,小花多而密生,淡紫色,具芳香;结核果。阳性植物,生性强健,生长快速,耐风,冬季落叶。果实熟后呈金黄色,即所谓 "金铃子"也,果熟时黄叶落尽,满树金铃,艳阳照射下,金光闪烁,极为耀眼。苦楝的木材是环孔材,纹理美观,材质良好,是家具制造良材,为优良之造林树种,但由于其皮味苫,故俗称"苦楝或苦苓"与闽南语"可怜"之音相似,故民俗不喜栽于庭院。苦楝之根皮及种子亦均入药,为驱蛔虫良药。

树干
树皮黑褐色
叶:叶2~3回羽状复叶、小叶3~4对、互生或对生、卵形或披针形、根部不对称。
花
圆锥形、腋出、淡紫色,有特殊气味、花萼五深裂、花瓣五片、雄蕊十枚、花丝连成筒状,清明节前后开花。

果实
核果状,也像枣子的形状,未熟以前油绿得会发亮,秋天成熟转变成黄褐色,内果皮木质化,变成一坚核,核再分成六室,每室有种子一粒。 (它生出的苦炼子是绿色的有点像葡萄)
种子
小小的十分坚硬,种皮很薄,常被小孩当成弹弓的子弹。
苦炼树又名苦楝、苦苓、森树、檀、紫花树,南北方常见,淮北称炼树。它随风而生,随根而起,山坡、地头皆有脚印。材质坚硬,一般为家具用料。其花呈紫色繁花,细碎如雨丝纷落清明道上,又称清明雨。待到秋末,其果实色泽金黄,串串挂于梢头宛若金铃铛丁冬作响。

生长环境
强阳性树,不耐庇荫,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 不严。耐潮、风、水湿,但在积水处则生长不良,不耐干旱。枝梢生长快,至生长期终了嫩梢尚未充分成熟,顶芽容易脱落,梢端易受冻害。春季主梢下部成熟部位再萌发生长,从而 形成分枝多、树干矮的特性。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须根较少,因而抗风力强,因而大树移植成活差。幼树生长快,寿命短,对二氧化硫等抗性强,具有吸滞粉尘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分布范围
苦楝在我国分布很 广。黄河流域以南、华东及华南等地皆有栽培。
主要价值
苦楝树形潇洒,枝叶秀丽,花淡雅芳香,又耐烟尘、抗污染并能杀菌.故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疗养林的树种,也是工厂绿化、四旁绿化的好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