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慢性肝炎,升高白细胞的西药。
- 外文名 Marin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 剂型 注射剂
- 药品类型 化学药品
- 规格 100ml:苦参素0.6g与氯化钠0.9g
成分
氧化苦参碱
适应症
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减少症,血液科,消化内科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每次0.4~0.6g。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呕吐,口苦,腹泻,上腹不适或疼痛。偶见皮疹,胸闷,发热。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个别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发红。
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有严重血液,心,肝,肾及内分泌疾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 2.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使用应密切注意肝功能变化。 3.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不建议使用本品。 4.用药后出现药疹者应停药。
药理毒理
1.本品可抑制荷瘤小鼠恶病质的发生,并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延长一倍以上。本品可抑制肿瘤细胞恶液质素(Cachectin)的产生,亦可抑制恶液质素对正常细胞的影响,从而预防肿瘤病人恶液质;3.毒理研究 大鼠连续24周苦参素经口给药,剂量分别为48、120、300mg/kg,结果给药后动物短期内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血清生化学的谷丙转氨酶(GPT)和尿素氮(BUN)数值均明显升高。中、高剂量组动物的肝脏和肾脏的脏器系数明显增加。病理检查各给药和停药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细胞有点状或灶性坏死,肺脏肺泡壁增厚,细支气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其他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及病理改变。停药后4周肝脏的毒性反应未恢复。
【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苦参素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双指数型,符合二房室模型。口服后效应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S型Emax模型,为非剂量依赖性。本药主要在肝脏及小肠中代谢,而由尿液及粪便排出。
药理作用
在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模型上,本品可降低动物的血清转氨酶和肝脏中羟脯氨酸含量,减轻肝脏的病变和降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鸭的血清DHBV-DNA水平。
药物相互作用
与水合氯醛等中枢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对苯丙醇等中枢兴奋剂有拮抗作用,可易化士的宁的惊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