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苗族花山节

2022-07-01 18:02:18 百科资料

苗族花山节,流行于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的传统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踩花山",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间进行,主要活动内容有倒爬花杆、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2014年11月11日,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申报的苗族花山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X-146。

  • 中文名称 苗族花山节
  • 节日时间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
  •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 流行地区 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
  • 节日起源 祭祀

历史渊源

  苗族先民部落遭到外族部落的入侵,苗族民众在首领蚩尤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被迫四处流落。为了招集自己的民众,苗族首领蚩尤在山上竖起花杆,让芦笙手吹响芦笙。苗族民众听到熟悉的笙声后,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花杆下,开始重新生活。从此,苗族人民每年都会举行"花山节",以纪念苗族首领蚩尤,庆贺苗族人民重建新生活。

民俗内容

主要活动

  苗族花山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举行。届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涌入花山场。围绕"花杆"跳三步舞、蹬脚舞,打"芦笙架",跳狮子舞,斗牛等,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倾吐钟情,一旦相爱,即互赠信物,直至缘定终身。

活动流程

  苗族斗牛

  斗牛,是苗族花山节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体现苗族人民崇尚坚强有力和健壮体魄,寄托着苗族同胞对来年风调雨顺、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盼。

  苗族爬花杆

  踩花山"先要立花杆,无杆则不成花山。花杆是用一棵直的杉树做成的,高约30米,刮去树皮,修去枝叉,仅留丛青翠的树冠,然后立埋于选好的花山场中心,在距杆顶二三左右的地方,挂上红、黄、蓝、白四色长幅彩旗以及象征喜庆和奖励爬杆优胜者的芦笙、猪头和几斤白酒等。

  苗族对歌

  花山节上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苗族男女青年的对歌。对歌,其实是他们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方式。当斗牛、赛马、爬花杆等传统活动在陆续进行的候,一些性急的咪哆早就"一心二用"心猿意马了。他们暗中已经物色好对歌的对象。他们边走边看,四处游动,向物色好的巨标靠拢。来到姑娘身边便打开花伞罩住姑娘,清清嗓子,轻轻哐起音调婉转而深情的情歌。被雨伞罩住的姑娘,耳朵留神地听着,眼睛档档地打量对方。如果感觉不称心就保持沉默或者略唱一二句,客气的谢绝,如果中意,就柔情的回唱。

  苗族赛芦笙

  赛芦笙是花山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苗族同胞喜闻乐见的种娱乐形式。五彩缤纷的花山场上,到处是优美动听的芦笙曲调、轻快悦人的芦笙舞姿。

文化特征

  显著的民间习俗性

  花山节习俗主要是通过立杆、祭杆、收杆等程序来展示,每一个环节的祭词都是民俗文化的再现。山歌对唱及芦笙舞是花山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持人和芦笙师没有唱完、吹奏完《花山起源之歌》,其他形式的歌和芦笙调是不能随意就吟唱、吹奏的,且每一个歌者在花山场内对歌的第一首歌都要先唱《花山起源之歌》。这一严格必走的程序,看似简单,却反映了花山节的显著习俗芦笙舞的舞步相对于现代舞蹈动作,具有原始、粗犷的感觉。

  芦笙舞模仿自然界一些现象以及生产生活动作,表达对自然、对祖先的敬仰,达到借神娱人育人,借劳动教育人的目的。花山节期间的活动都要在一定习俗范围内进行。

  服装展示是自由的,服装上面"蕨草""螺蛳""桃花"等图案,都代表着苗族迁徙史上所经历的环境,是苗族抹不掉的回忆。花山节传统的赛马,是不用骑鞍的,在马背上铺上一块布就行,主要比赛骑马的技术、人和马的协调程度,以及马跑步的各种步形。

  广泛的参与性

  花山节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在交流中增长知识、感知社会。人们汇集在花山上,说不尽心中的喜悦,特别是少女小伙,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本领,寻找自己的情缘。每一个苗族人,都能够因为参与节日而倍感亲切,内心自然产生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和谐发展。苗族花山节成为以苗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欢乐的传统节日,成为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

  传统性与传承性

  作为苗族的传统节日,立杆、祭杆、收杆等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直接表达了苗族固有的韵味。这个固有的东西,是靠千百年来行动、语言传播继承下来的花杆的顶端要留有绿意盎然的树尖,表示生命力的旺盛。

  具有舞蹈之柔、武术之刚的芦笙舞保留着苗族人民淳朴的民族情愫。表现在服饰上的挑花、刺绣、麻缎、蜡染、银饰等民间工艺瑰丽多彩。花山节丰富的活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是苗族千百年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长期积淀的结果,深刻地体现着苗家人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花山节已成为苗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交往交流的重要活动。每逢花山节,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节日会场,进行文艺表演,开展各种经贸活动。花山节已经成为苗族重要的节日文化遗产。

  传承人物

  侯保兵,男,苗族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苗族花山节,序号:04-1964,申报地区:青海省同仁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同仁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同仁县文物局、同仁县热贡艺术传承保护管理局)获得"热贡六月会"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9年2月7日至10日,屏边苗族自治县举办2019年苗族花山节。

  2019年11月12日,安宁市县街街道苗族花山节在太阳冲村开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