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苕菜

2022-07-04 20:42:41 百科资料

苕菜,又称"巢菜",为豆科草本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嫩叶或茎叶。多年生草本。野生,亦可栽培。我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

四川以之入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苕菜富含蛋白质。鲜品作蔬,清香细嫩;干品入羹、粥,甘滑清香。亦可入药,有清热利湿、和血散淤之功。

  • 中文名称 苕菜
  • 二名法 Vicia hirsuta (Linn.) S. F. Gray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苕菜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细柔蔓生,几无毛或被稀柔毛,有棱,高10~30厘米。托叶一边有线形的齿或4~5个线形的齿,下奔龙面被稀柔毛。羽状复叶;小叶4-8对,线形或线矩形,长5~15毫米,宽1~4毫米,顶端截形或微凹,具细尖,基部壳茅凳肯狭楔形,两面无毛,叶轴末端有卷须,总状花序腋生,2~5花,较叶短;萼钟状,外面疏被短主束踏柔毛,萼齿5,等长,线针形;花冠白紫色,旗瓣椭圆形,翼瓣先端圆,与旗瓣等长,无耳,龙骨瓣比旗瓣短;雄蕊10(9+1),无耳;于房无柄,密被棕色长硬毛,花柱顶部四周被柔毛。荚果矩形,扁圆形,被棕色长硬毛。种子1~2颗,长8~10毫米。花果期3月下旬~5月下旬。

生长环境

  多野生于小麦田或山坡。

分布范围

  分布江苏、浙江、四川、山西、台湾等地。

主要价值

  《本草拾遗》里是这样描述苕菜的,"味辛,平,无毒。" 苕菜入药始载于唐代《食疗本草》,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辛无毒,入手足太阴、阳明经举牛钻订。能解表利湿,活血止血,治鼻衄、疟疾、黄疸、小便不利、妇女带下、月经不调。《食疗本草》载小巢菜"利五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疗五种黄病"。《陵试旬本草拾遗》言其"主破血、止血故樱燥、生肌"。《本草纲目》谓之"止热疟,活血,平胃"。

  但实际上,苕菜更是一种特别的鲜食蔬菜,因为它的纤维较粗,入口并不细请骗喇腻,四川等地常见食用方法是用米汤煮食,加上芋头增加爽滑的口感,是一道别有风味的菜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