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苏代止赵王伐燕

2022-07-12 05:58:08 百科资料

这个故事说明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能互相猜忌、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会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让对方钻了空子,彼此都要遭受灭顶之灾,进一步加深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 作品名称 苏代止赵王伐燕
  • 作品别名 赵且伐燕
  • 创作年代 战国时代
  • 作品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
  • 文学体裁 记叙文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①拑:同钳。

  ②雨:亦有版本作"涌"。指吐。

  ③相支:相持不下。

  ④赵:国名,都城在河北省邯郸市。

  ⑤燕:国名。

  ⑥曝:pù,晒太阳。

  ⑧喙:鸟嘴。

  ⑩惠王:赵惠文王赵何。

  ⑪.苏代: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苏秦的弟弟。

  ⑫.鹬(yù):水鸟

翻译

  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道理

  (1)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争斗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从而使第三方坐收渔利。

  (2)苏代借用故事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带来灾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一成语即从此而来。

  (3)看不见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双方带来灭顶之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