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蚶

花蚶(Arca granosa),又名"血蚶""泥蚶",在温州地区俗称花蚶。英文俗称:Ark shell ,蚶科贝壳类生物。
- 中文名称 花蚶
- 拉丁学名 Tegillarca Granosa Linn
- 别称 血蚶,泥蚶
- 界 动物界
- 门 软体动物门
外形特征
花蚶有大小相等的两壳,通常为3~6厘米长,外壳极坚硬,壳面白色,有褐色薄皮,外形呈膨胀状卵圆形,生长线明显。
贝壳表面放射肋发达,共约20条,肋上具有明显颗粒状结节,呈瓦垄形。壳表边缘亦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对应的深沟,排列成整齐纵纹。
壳背部两端略呈钝角,壳顶突出,尖端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内壳面灰白色,无珍珠质层。
前后闭壳肌发达,铰合齿细密呈片状列成一排。角质韧带较宽,前闭壳肌痕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四方形。
泥蚶的血液中富含血红素,故蚶肉呈鲜红色,边沿有一条似金丝的色线,足宽大常具足丝。

栖息环境
花蚶喜栖息在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海口内湾或河口潮间带的软泥滩涂上,多埋居在中低潮区交界处,以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
分布范围
花蚶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可适应水温0~35℃,广泛生长于印度洋~西太平洋,主 产自东南亚沿海国家。

花蚶在中国属传统的滩涂养殖贝类,南北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及台湾沿岸都有人工养殖。
养殖历史
中国关于花蚶养殖业的文献最早见于五百年前的明代。
《闽中海错疏》记载:"四明蚶有二种:一种人家水田中种而生者,一种海涂中不种而生者,曰野蚶 …… 石马、蒲岐、朴头一带多取蚶苗养于海廛,谓之蚶田。"--(四明指浙江宁波,石马、蒲岐、朴头一带为温州乐清湾。)

经济价值
花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含有23%的蛋白质,人体所必需的尼克酸和组氨酸等氨基酸及维生素B12、铁、钴的含量均很高。
花蚶所含有的特殊成分--牛黄酸和甜菜碱,对酒后的肝脏解毒非常有效。
立冬至翌年的清明,尤其是小寒至大寒期间,花蚶的血量最多,软体部最为肥满。
花蚶可洗净用沸水烫过后生食,蚶血尤为鲜美,或腌渍,或加工制成干品,贝壳亦可入药,具有消血块和化痰积之功效。
